两年多来,新冠病毒的肆虐使人们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和开网络会议成为新常态,凸显了良好听力对顺畅沟通的重要性。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10个“国际爱耳日”,“谨慎用耳,耳聪一生”是今年爱耳日的主题,重点突出安全用耳对于终身维持良好听力的重要性。因此,科学用耳,保护听力,应从以下做起。
树立良好的耳朵保护意识
外耳道耵聍属正常生理现象,具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外耳道有自洁功能,耵聍会由内及外自动移行排出,若未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则没必要频繁清洁外耳道。如耳内发痒、溢液,要查明病因进行有效治疗,切忌用不洁的器具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游泳爱好者,在下水之前最好用耳塞塞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浸入耳内。感冒时常伴有急性鼻炎鼻窦炎,流鼻涕,严禁用力擤鼻,否则鼻腔鼻窦感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如罹患急、慢性中耳炎应及时就医,进行彻底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以免影响听力。
预防噪音性听力损伤
在人类致聋的环境因素中,噪声首当其冲。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起初是高频听力下降,而语言频率(500~2000Hz)并未受影响,所以早期常被忽视。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初期一般是暂时性的听力下降,脱离噪声后听力多可恢复到原来水平;长期的噪声刺激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即使脱离噪声刺激也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噪声性耳聋。
工作环境中噪声较大者,应按劳动保护要求进行劳保防护。尽量不去或少去嘈杂之地,特别是迪厅蹦迪、KTV飙歌,游艺厅打游戏、看高分贝立体声电影。现在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人群比比皆是,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要听清耳机内的声音或掩蔽外界噪音势必要提高耳机的音量,如果耳机的音量超过85dB,即使再悦耳的音乐都属噪音的范畴,因此,尽量不在嘈杂环境下使用耳机。佩戴耳机一定要掌握60*60原则,即60%的音量,收听时间不超过60分钟。
禁用或慎用耳毒性药物
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部分利尿药及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都有一定的耳毒性,应禁用或慎用,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建议耳聋患者佩戴合适的助听器
对于耳聋患者,要充分利用残余听力,佩戴合适的助听设备,能有效减轻听觉功能的废用性失用,更好地进行言语交流,服务社会。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性耳聋已成为社会性问题,随着听力下降、听功能的废用,言语交流障碍,孤独和认知障碍也会随之而来。佩戴助听器是老年性聋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果助听器验配使用得当,佩戴助听器后听神经得到有效的声音刺激,反而有助于减缓听力下降的速度,延年益寿。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对因工作需要经常接触噪声的职业,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尽早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一旦确诊有听力损伤,应立即进行治疗。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实施有效的劳动职业防护,慎用耳毒性药物,自觉减少噪声影响,保护耳朵,才能更好的享受美妙的声音,对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大有裨益。
门诊信息:周二上午本部、周四下午南院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本部特需门诊预约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 马兆鑫
上海科技报
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0507
医师报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070687330495054373/?share_token=fd67673c-d647-48c2-84c3-395ccf60286d&category_name=creation_center&gd_ext_json=%7B%22enter_from%22%3A%22click_creation_center%22%2C%22category_name%22%3A%22creation_center%22%7D&enter_from=click_creation_center
新民科学咖啡馆
https://mp.weixin.qq.com/s/IW4e6DsRUHslEdxNixR4Xg
人民日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549889/642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