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防治房颤的潜在药物

发布日期:2022-09-09

最近,陈义汉院士团队研究发现美金刚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类型的实验动物层面的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该研究团队去年曾经报道心房心肌细胞存在内在固有的谷氨酸递质系统,该系统通过调控内源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直接介导心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而针对该受体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终止房颤。有趣的是,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美金刚恰恰可以抑制iGluRs,从而有效地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由此,该研究团队假设美金刚也可能对房颤发挥防治效能。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美金刚可以显著性抑制心房心肌细胞内源性iGluRs,减少房颤相关的电生理学事件的发生,进而有效地防治实验动物房颤。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制作了三种房颤离体模型,他们发现美金刚的预防性给药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离体模型上的房颤的诱发率,提示美金刚可以避免房颤的发生。他们进一步地构建了三种房颤在体模型,他们发现美金刚可以迅速地高概率地终止这些在体模型上的房颤的发展,提示美金刚可以有效地治疗房颤。机制研究显示,美金刚可以显著性地抑制心房心肌细胞固有的iGluRs电流,从而有效地减少iGluRs电流诱导的钙渗漏,降低心房异位自主节律、触发活动和折返等电生理学事件,最终防治房颤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该研究团队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中探索了美金刚对房颤相关的电生理现象的影响。多电极阵列分析发现美金刚有效减少了这些细胞上的类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膜片钳数据表明美金刚显著降低了这些细胞上的延迟后去极化的发生率。这些提示美金刚对人类房颤也可能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临床上,房颤的药物治疗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研制新型防治药物。老药新用可以大大缩短临床药物开发的过程。据悉,美金刚防治房颤的临床试验已经启动,期待研究结果早日揭晓。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刊物Cell Discovery。论文的主要作者为同济大学医学院解端阳、熊珂、苏旭玲、王广华和王路鑫,通讯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2-00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