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承办上海市医学会第五届东方骨科大会脊柱外科论坛

发布日期:2022-09-26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东方骨科大会(OCO)于2022年9月16-1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的“脊柱外科论坛”由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组长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由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脊柱学组组长吴德升教授担任主席。受到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

图片1 第十一届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脊柱学组合影.png

本次论坛聚焦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脊髓损伤、脊柱肿瘤等临床热点及前沿问题。特邀国内的顶尖脊柱外科同道,为广大同仁搭建高水平、国际化交流平台,重点、高效地传播与交流脊柱外科领域学术、技术创新发展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士应邀线上参加会议。

图片2 邱贵兴院士:缅怀中国脊柱外科奠基人恩师吴之康教授.png

图片3 田伟院士:高速网络助力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png

论坛主席吴德升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感谢此次论坛的专家及各级领导的鼓励与支持。吴德升教授首先代表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脊柱学组,向线下&线上莅临本次大会的各位骨科同道们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图片4 论坛主席 吴德升教授致开幕词.png

袁文教授、刘忠军教授(线上)、申勇教授(线上)、沈洪兴教授共同主持大会首日第一节。

图片5 袁文教授、刘忠军教授(线上)、申勇教授(线上)、沈洪兴教授共同主持第一节.png

刘宝戈教授介绍了颈椎重度畸形的诊断、评估、治疗以及诊疗策略,并重点介绍了颈椎畸形的影像学评估指标和目前颈椎重度畸形矫形手术中所面临的问题。梅伟教授总结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的优势。李中实教授介绍了颈椎手术椎动脉损伤,并指出为了避免椎动脉损伤,术前需要有针对性的详查椎动脉情况,如遇问题应冷静对待,防止重要器官缺血。吴德升教授指出颈椎前路手术能够有效纠正颈椎的局部曲度,并可能引起全脊柱平衡的改变,术前需评估患者全脊柱平衡情况,避免曲度纠正过多。

邱勇教授(线上)、舒钧教授(线上)、李明教授、徐建广教授共同主持第二节。

图片10 邱勇教授(线上)、舒钧教授(线上)、李明教授、徐建广教授共同主持第二节.png

仉建国教授讲解了脊柱侧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在诊断方面仉教授强调孕期早期诊断及筛查。李淳德教授向同道们分享了多例神经肌肉病性脊柱畸形的病例,并分享了自身宝贵经验:该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李利教授介绍了多发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方法、手术原则,并将多节段与单节段半椎体切除进行对比。杨操教授介绍了NF-1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弯的矫形治疗,强调NF-1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弯矫形应坚强固定,充分植骨,并早起进行融合手术。王连雷教授代刘新宇教授分享了不同导航技术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对比,并将机器人置钉准确性与徒手置钉做对比,结果发现机器人在置钉准确性和术中辐射剂量方面均优于徒手置钉。


第二天(9.17)的大会依然精彩纷呈,脊柱外科论坛主席吴德升教授进行开幕致辞。蒋建元教授、罗卓荆(线上)、李锋教授(线上)、蒋雷生教授共同主持第一节。

图片14 第二天(9.17)的大会依然精彩纷呈,脊柱外科论坛主席吴德升教授进行开幕致辞。.png

图片15 蒋建元教授、罗卓荆(线上)、李锋教授(线上)、蒋雷生教授共同主持第一节。.png

袁文教授着重讲授了颈椎手术融合程度评价的方法,比较了4种影像学评估标准(骨桥、透亮、角度、棘突),指出使用棘突间活动评估更加准确并且易于检测。刘浩教授介绍了颈前路X型截骨减压这一新技术的技术要点。沈洪兴教授介绍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在颈椎骨折手术上的使用体验,并且指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的手术辅助模式可能是未来脊柱外科手术的大势所趋。周强教授介绍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在如何控制异位骨化的发生上给出了重要的防治策略。陈华江教授介绍了生理前凸是颈椎最佳状态,并且强调了脊柱矢状位平衡的恢复的重要性。


郝定均教授、高延征教授(线上)、夏虹教授(线上)、吕飞舟教授共同主持第二节。

图片21 郝定均教授、高延征教授(线上)、夏虹教授(线上)、吕飞舟教授共同主持第二节。.png

倪斌教授介绍了长征医院再C1-2复位钉固定椎间Cage植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经验和团队创新技术。李方财教授通过大量病例展示介绍了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分型,阐述了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骨性松解术中的技术要点。王向阳教授详细阐述了上颈椎翻修—经口咽枢椎前移旋转截骨减压内固定术的手术过程和术中技术要点。张忠民教授比较了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位效果影响。卢旭华教授介绍了闭合复位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及指征。





倪斌教授、朱悦教授(线上)、丁文元教授(线上)共同主持第三节。

图片26 倪斌教授、朱悦教授(线上)、丁文元教授(线上)共同主持第三节.png

姜建元教授介绍了腰椎术后邻椎病,尽量不可控因素较多,但融合术式及入路的选择、术中对邻近节段的骚扰程度、术中对固有结构的破坏程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控,应尽可能避免腰椎术后邻椎病的发生。殷国勇教授并着重介绍了腰椎前路手术的优点、适应症及并发症。吕飞舟教授介绍了OLIF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李危石教授对脑脊液漏提出了预防的关键点,包括术前评估有无硬膜骨化,术中脑脊液漏尽量修补,筋膜层必须紧密缝合,并合理控制引流管的放置时长。宋滇文教授提出了骨质疏松骨折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多学科围手术期治疗、个性化手术方案和严格随访管理。



董健教授、马信龙教授(线上)、吕国华教授(线上)、李波教授(线上)共同主持第四节。

图片32 董健教授、马信龙教授(线上)、吕国华教授(线上)、李波教授(线上)共同主持第四节.png

海涌教授介绍了3D技术在严重复杂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其团队在复杂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的个体化精准评估方面做出的努力。李放教授指出非融合技术治疗AIS可以实现满意的矫正,没有增加手术节段,并且术后保留了部分活动。朱泽章教授从影像学角度介绍了脊柱后凸畸形的评估,并提出了自己对PKJ的见解和处理方法。初同伟教授分析了脊柱截骨矫形术后断棒的危险因素及机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马晓生教授分享了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截骨治疗。 


赵杰教授、沈慧勇教授(线上)、朱庆三教授(线上)、蒋电明教授(线上)共同主持第五节。

图片38 赵杰教授、沈慧勇教授(线上)、朱庆三教授(线上)、蒋电明教授(线上)共同主持第五节.png

孙天胜教授强调了ERAS技术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性,介绍了ERAS技术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实施。冯世庆教授介绍了多学科在脊柱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价值,介绍了多学科协作规范诊疗体系,包括诊断、药物、手术和康复。赵凤东教授介绍了超声特点,根据超声骨刀的特点和应用经验,分享了超声骨刀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呢使用技巧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董健教授指出脊柱肿瘤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精细化流程;规范化的阶梯治疗;术后MDT辅助放化疗;最合适、最微创的方式。赵杰教授介绍了包括脆骨病、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和褐黄病等多种罕见病,并简述了部分罕见病的发病机制和关键基因。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在这经历风雨洗礼的黄浦江畔,脊柱外科论坛仍在各位同道的关心与支持下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来自全国的50余位脊柱外科顶尖大咖,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线上参会人数逾万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百年东方,坚挺脊梁”,上海市东方医院作为上海脊柱学组组长单位,未来将承担起更加重要责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东方脊柱将更加激励年轻后人继承先辈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奋勇拼搏将东方脊柱打造成雄居陆家嘴享誉全世界的脊柱外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