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30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2陆家嘴肿瘤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会议以“聚焦结直肠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为宗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研讨。
会上,由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院士为开幕式致辞,并对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在恶性肿瘤诊治和新药临床研究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期待与会同道通过本次会议的学术内容,复习成果、展望未来、明确方向,共同推动上海消化道肿瘤诊治的加速前行!
浦东新区医学会会长顾建钧教授在致辞中对12年来陆家嘴肿瘤高峰论坛的飞速发展和高质量学术产出表示赞叹,预祝本次论坛能圆满成功,并继续腾飞,再创辉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李钦传教授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角度对肿瘤科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未来肿瘤科在兄弟学科、医院的支持下继续加速进步,为浦东新区和上海市肿瘤医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济大学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总结了近年来肿瘤科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希望在各位专家的参与和支持下继续做好未来的肿瘤诊治和临床研究工作,为国家《健康中国2030》计划做出应有贡献。
开幕式后,论坛第一章消化道肿瘤新进展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强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高勇教授主持靶免时代的肝癌转化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教授总结了近年来肝癌治疗领域的进展,提出免疫+靶向治疗是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理想的转化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做出个体化的方案选择,有望达到更好的疗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核医学科赵军教授主持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治现状与进展,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徐美东教授在线上解读了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治的现状和进展,并介绍了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并发症防治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外科蒋小华教授主持新技术在结肠外科中的应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汇总了早结直肠癌手术的演变过程,并着重介绍了3D软式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势。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胆外科王敬晗教授主持肿瘤睾丸相关抗原在肿瘤研究领域的进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雷鸣教授从基础研角度介绍了肿瘤睾丸相关抗原在多种恶性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课题组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坛第二章肿瘤转化研究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黄倩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苏春霞教授主持MSI-H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总结了近年来MSI-H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步,强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MSI-H实体瘤带来了巨大获益,并提出应从DNA、蛋白质等多层面综合解读结直肠癌患者的MSI状态,尽可能避免判读偏倚的出现。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葛学美教授主持人工智能与肿瘤检验诊断模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善荣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利用人工智能构建肿瘤检验诊断模型领域的最新成果,希望在未来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有效辅助临床医生做出医疗决策。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俞作仁教授主持肝内胆管癌的分子分型及治疗新策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从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两个角度介绍了肝内胆管癌的分子分型及治疗策略的发展,并汇总了国内外关于肝内胆管癌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李勇教授主持恒瑞卫星会: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陈敬德教授详细解读了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2版的主要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闵大六教授主持齐鲁卫星会:苏远-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新选择,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肿瘤科张颖一教授介绍了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TAS-102)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坛第三章肿瘤精准与靶向治疗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项永兵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郑磊贞教授主持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精准治疗进展,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臧远胜教授总结了近年来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进展,期待联合免疫检查点治疗、靶向治疗及化疗对该类肿瘤患者的疗效带来新的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治宇教授主持多原发肿瘤的诊治策略与仁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教授介绍了仁济医院在多原发肿瘤的诊治策略上的实践经验,现状与未来展望。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袁振刚教授主持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主任刘天舒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期待免疫治疗在未来能够联合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徐光如教授主持晚期肺癌免疫治疗进展202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介绍了2022年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免疫单药或联合化疗是驱动基因晚期NSCLC一线治疗标准。
论坛第四章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专场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梁晓华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李琦教授主持中国胃癌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对近年来中国胃癌新药研发的相关进展和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与不足,未来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梅教授主持HER2、MET扩增与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涂水平教授解读了HER2、MET扩增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策略的选择,期待未来能提升HER2、MET基因检测的精准度并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姜斌教授主持治疗肠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策略与挑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高勇教授详细介绍了MSI-H和MSS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不同特点,解读了MSS结直肠癌患者目前的治疗困境,并介绍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马俐君教授主持结直肠癌个体化诊治策略--Ras状态与晚期肠癌治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陈思宇教授总结了不同Ras突变状态晚期肠癌患者治疗决策的选择优劣,提出RAS基因G12C以外的突变是目前肿瘤精准治疗的热点与难点。
在讨论环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分院林峰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姜虹教授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徐光如教授针对专家学者的演讲内容进行了专业、深刻的讨论,并希望本次学习能帮助广大肿瘤科医师指导临床,为肿瘤患者提供标准化治疗方案。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高勇教授对本次会议做闭幕致辞。高勇教授表示,晚期肠癌患者诊疗过程中规范化管理非常有必要,相信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以及各位业界大咖的助力下,结直肠癌的规范治疗和多学科联合诊治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患者也将获益良多。
至此,2022陆家嘴肿瘤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各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为与会者传经送宝,讨论专家观点鲜明,以专业严谨、探索创新的精神,为与会者带来对结直肠癌诊疗策略的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