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志愿者贾先生在帮助处于封控管理下的小区配送生活物资途中,不慎因电动车轮胎打滑摔倒,导致右侧肱骨近端骨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创伤外科立即开放绿色通道,在按照防疫规范为患者进行核酸抗原检测的同时,也没有停止救治,这位患者迅速被收治进入病房并顺利完成手术,目前恢复良好,将于4月24日出院。
据东方医院南院急危症党支部书记、急诊创伤外科主任王韬介绍,科室本着“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的精神,自上海疫情以来接诊不减反增。该科室今年3月份共完成手术154台,同比历年的3月113例的最高手术记录又创新高,增加了约50%。
该科室在执行抗疫任务的同时,加强急诊和手术的安全防护,与各部门各科室共同努力,确保急危重症创伤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这些急诊创伤外科的医护人员通过努力,让变身“大白”后的急诊收治和手术有条不紊,用实际行动保障了上海人民生命安全。
“这次的患者是一位社区志愿者,积极为居民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无私贡献,我们也要保护好他们的安全。”负责救治的副主任医师刘林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作为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在工作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外伤发生。因此,也希望通过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为大家科普一下外伤的应急处理原则。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林科普外伤应急处理原则
刘林介绍:“首先,当外伤发生时,我们应尽快脱离危险环境,及时进行处理或求救,避免二次创伤,如划伤后收起锐器,骑车摔伤后尽快转移到安全地段等。”
“第二,一旦不小心发生外伤,应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对于开放性外伤(即有伤口的外伤),如果伤口比较浅,可以使用流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后用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保护伤口;如果伤口比较深或者出血多,应立刻使用干净的衣服或者棉布按压,有条件的话进行加压包扎或者压迫止血。开放性外伤处理切忌胡乱涂抹药膏,药粉甚至草药偏方,否则非常容易导致伤口感染。”
“对于闭合性外伤(即没有伤口的外伤),第一处理原则就是制动和固定(即避免活动),并尽可能固定。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上肢绑在身体上或者两边下肢绑在一起作为简单的固定方法。”
刘林介绍,对于烧伤、烫伤这类特殊外伤应马上流水冲洗,也可以冲洗后进行浸泡,再用清洁光滑的布料覆盖保护。
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外伤出血也有一些处理的小技巧,比如头皮的出血,可以用手指按压耳前的颞浅动脉;手指出血可以按压手指双侧动脉;四肢严重的出血可以用棉布保护,并使用有弹性的布带或者橡皮带,扎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一和大腿的上三分之一,阻断肢体血流,减少出血。要记录开始时间,要定期放松。
“对于严重的外伤,或者自行处理后无改善的外伤,应及时送医就诊。”刘林提示。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
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4e35fc81506f48eb94b4543feca5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