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暖心故事,书写东方抗“疫”30天

发布日期:2022-04-1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3月以来,面对疫情,上海市东方医院

闻令而动、尽锐出战,

不计得失、不辞辛苦,

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医院党委领导下,

全院党员亮身份、见行动,

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全力投身到抗疫斗争中。

 

截至目前,医院共派出

外出采集核酸医务人员14286人次,

相当于

每位东方人平均参与采核4次以上。

 

除派出队伍外出采样外,

东方医院迅速集结,根据新区安排,

牵头承担区级方舱医院等收治工作,

目前已承担3个集中隔离点,4个临时转运隔离点。

 

在一个月的抗疫工作中,

东方人枕戈待旦、白衣执甲、

众志成城、迎难而上!

 

许多感人故事涌现,

来不及逐一表达,

我们梳理了十五个暖心故事,

这是属于东方的动人瞬间,

也是我们共同守卫上海的独家记忆。

01

党建引领 党员先行

全院报名参与核酸外采工作

 

3月初,为应对骤增的核酸检测任务,东方医院党委号召,党员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成立了两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核酸外采医务人员储备群和核酸外采志愿者群,两支队伍分工侧重不同,也各有交叉,医务人员通过专业学习作为核酸采样储备力量,加入采核工作,而行政人员则把条码扫描登记、外采现场沟通协调等工作完全承担了起来,保证采样人员能够专心、高效的完成核心工作。志愿者招募信息一经发布,很快接龙名额就满了,工作群不断满员、新增,后来,志愿精神从党员进一步扩大,全院医务人员积极请战,参与外采工作。

gu2.jpg.jpg

gu3.gif.gif

02

来自孩子们的特别感谢信

是“大白”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疫情的传播效率是让人始料未及的,而你们对于工作的负责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3月12日中午,东方医院的医务人员刚刚结束采样工作,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由建平西校初一(1)班的全体同学联名发出,还非常郑重地写上了执笔人的名字。虽然字句稚嫩,但是感谢信在医院工作群里分享,大家都表示:“被治愈了。”跟着这个话茬,更多人参与了分享,“前天晚上去学校测核酸,有的同学双手托着试管恭恭敬敬地递上来,采集结束还对着我们深深鞠一躬,说‘谢谢医生,你们辛苦了!’当时就感动地想掉眼泪。”“有调皮一点儿的男生采完以后说:‘谢谢大白!’”“一进幼儿园大厅就看到小朋友们整整齐齐的排着队,每个小手都拿着自己的采样码,看到我们进来非常高兴,跟着老师一起喊:‘谢谢阿姨!加油’”南院医技一党支部书记高金莉一口气分享了三个故事,获得点赞。 

gu4.jpg.jpggu5.gif.gif

03

 与病毒“近身搏斗” 

交出合格“检验”答卷

凌晨2时,上海的万家灯火早已熄灭,而东方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忙碌着,浦东新区许多社区当天采集的核酸样本,正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来检测。身着厚重防护服的检验人员,正在实验台前一丝不苟地进行核酸样本的检测。PCR实验室里的温度很高,汗水很快湿透了防护服内部的衣衫,嘴里呼出的热气,也模糊了护目镜。就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复杂核酸样本的流程下,检验人员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每一份样本检测的每一个步骤,而他们自己与病毒的距离,也许只有2毫米——只隔着两层薄薄的乳胶手套。3月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主动请缨,24小时驻守在医院里。各小组夜以继日地检测核酸样本。本部检验科59岁的老党员范列英主任始终坚守一线,与科室人员共同作战,而南院检验科吴文娟主任,背起行囊奔赴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任院感组组长。

gu6.jpg.jpggu7.gif.gif

04

24小时不停歇

守护血透患者生命线

血透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来说,规律的透析就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经多部门协调,东方医院南院血透中心迅速做好应对方案,血透室在原本三班的透析班次已饱和的基础上,为这批特殊的患者紧急开设夜间“第四班”,甚至周日也不停歇。开设夜间“第四班”透析意味着血透室的医护人员需要晚上10点时继续加班加点,一直作战至第二天凌晨,而第二天随着新的一批常规血透患者早上7点钟后陆陆续续来到了医院,血透室医护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在这期间,医护、血透室工程师等工作人员还需做好环境消杀、机器调试、患者转运、信息对接、沟通协调等各项大小事宜。血透室需要24小时“连轴转”,虽然很疲惫,但是所有人都在坚持,只为守护每一位来院的血透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gu8.jpg.jpg

gu9.gif.gif

 

05

医院、街道守望相助

红马甲暖身更暖心

自3月以来,东方医院的医护人员不舍昼夜奔波在街道各社区为群众做核酸检测,这份辛苦和不易并没有被人忘记,而是被街道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每次检测时,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关心。3月中旬,气温骤降,给许多连日在奋战在前线,没有时间回家加衣服的的采样人员打了个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来到采样点时惊喜发现:花木街道为东方医院核酸外采队伍准备好了暖心的红色小马甲,许多采样人员都表示,不仅身子暖和了,心里更暖和了。

gu10.jpg.jpg

06

儿科医联体共同作战

打造儿童肿瘤化疗的“安全岛”

受疫情影响,部分医院进行闭环管理,“我儿子才3岁,前3个疗程下来效果明显,一家人充满希望,忽然听说医院闭环了,儿子的治疗在冲关之中,药可不能停啊。”来自广东的二床病孩妈妈就在焦虑万分之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副主任高怡瑾教授打来电话,通知孩子可以到东方医院南院住院治疗,这让孩子妈妈终于放松了下来。 

在儿童医学中心闭环期间,为保证儿童肿瘤化疗正常进行,东方医院南院与儿中心联合,在东方医院南院开设了首个儿中心儿童肿瘤院外病房,成为儿童肿瘤化疗的“安全岛”。

gu11.jpg.jpg

gu12.jpg.jpg

07

采核之余,这位斜杠医生用画笔

送祝福、做科普、记战疫

东方医院南院消化内科医生卢水蓉是上海市东方医院采核大军的一员。在此过程中,她亲身参与及见证了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时的坚守与付出,为了表达对战友们的祝福,卢水蓉拿起闲暇时最爱的画笔,画下了题为“虎年东方签,平平安安!”的祝福插画,可爱的画风与真切的祝福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也成为鼓舞大家的一种动力,借用这一幅插画彼此加油打气。随着日趋严峻的疫情,东方医院的采核任务也日渐艰巨,而卢水蓉医生的创作持续进行,她说“我也会继续把所见、所想、所感画下来,希望我的画能给和我一样辛苦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带去鼓励和信念。上海加油!”

gu13.jpg.jpg

gu14.gif.gif

08

东方医生特别制作“上海24小时”

被人民日报转发点赞

近两日,一则名为《上海24小时》的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并被人民日报官方微信转载。实际上,视频制作者是从未接受过专业摄影教育的来自东方医院影像科的医生乔琛。作为新上海人,乔琛来上海快20年了,对上海感情很深。这次疫情来临后,当看到空空荡荡的街道,心情感觉很沉重,上海这座不夜城从来没有如此冷清。而同时,乔琛医生也投身于核酸外采的任务,因为亲身体会到这些日子里医务人员有多辛苦。正好4月1日这天,刚好原定核酸外采任务取消了,乔琛便利用这短短一天拍下这名副其实的“上海24小时”。他用视频的方式向展示台前幕后的细节,给大家打气,让更多人知道有很多人都在努力奋斗、默默地守护这座城市。

 gu81.gif.gif

09

共同守“沪”

东方与兄弟省份医院携手共战

4月4日,上海全市进行核酸检测,这一次的核酸检测不单单是上海的医护人员,还有来自上海周边兄弟省份的精锐医护队伍支援,来沪医疗队员主要参与了核酸采样和检测、方舱医院医疗收治、对口支援有关区医疗救治工作。在花木街道的核酸采样点,东方医院本部综合监护室护士长、花木筛查医疗队东城社区组长吕剑虹(蓝色隔离衣)正在与江苏医疗队的队员(白色防护服)在核酸采样区进行工作沟通。

gu91.jpg.jpg

gu92.gif.gif

10

 个人最高支援次数23次 

干细胞团队全员出动参与核酸筛查工作

随着疫情日益严峻,东方医院全体员工纷纷出动,支援参与核酸筛查工作。其中,有一支特殊的团队——干细胞基地,他们虽然不是一线相关部门,但却倾尽全力参与志愿队伍,发挥专业能力加入核酸检测、标本转运团队,同时积极参与核酸外采工作。截至4月8日,干细胞基地全员出动,共派出46人(另有3人为孕产妇未派出)支援本次抗疫任务,共计支援285次。其中,支援10次以上的共有10人,个人最高支援次数达23次。

gu101.jpg.jpg

gu102.gif.gif

11

一首自弹自唱的《孤勇者》

孩子致敬父亲和抗疫英雄

沛沛的爸爸是东方医院医生宋之明,因为近日疫情严重,一直留守医院投身抗疫一线,已经2个月没回家了。沛沛非常想念爸爸,也时时问妈妈,“爸爸能不能回北京?”。这两天,沛沛得知爸爸和他的同事们有的在岗位上坚守,有的在支援方舱,在一线采集核酸,他心中既感动又担忧,他也想以自己的力量去支持上海抗疫。因为《孤勇者》这首曲子最近在校园里很流行,同学们个个都会哼唱,于是学习并且弹奏了这首《孤勇者》,送给父亲和奋力抗疫在一线的逆行英雄们,通过这段琴音表达对爸爸和每一位医护工作人员的敬意。其实沛沛妈妈二胎预产期将至,但也对丈夫宋之明说:“作为医生的家属,我们挂念奋斗在前线的你们,担心你们的安全,但我们知道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是孩子心中逆行的英雄!”

gu111.jpg.jpg

12

感控安全是细节也是关键

来自一线护士的深夜坚守

凌晨1点半,东方医院南院监护室护士马晓燕结束采样工作回到临时的安置酒店,为保证感控安全,她排查后发现门口有一些志愿者不规范穿脱后丢弃的防护服,尽管已经非常疲惫,她还是穿着隔离衣逐个整理酒店门口的废弃物资,并且扎袋安置好。感控安全是细节也是关键,正是这样一位普通医务人员的坚持,为守护上海筑起一道防线。

gu121.jpg.jpg

gu122.gif.gif

13

“心”之所向,以“心”相伴

你的家人也是我的家人

东方医院心脏中心监护室主任樊国亮收到了一封在院病人家属何先生的一封近2000字的感谢信。3月时,和何老先生的病情一样来势汹汹的还有上海的疫情,儿子和妻子均被陆续隔离在家,不能来医院探望何老先生和置办必需品。得知此事后,樊国亮主动代为去超市、药房购买……陌生的环境,再加上疾病的压力,何老先生情绪低落,重症监护的医护人员经常开导老人,樊国亮也利用线上视频的方式让家属和老先生“云见面”。亲切的照料、温馨的关怀、细致的治疗,让老人渐渐放开心怀,安心接受疫情期间的治疗。如今,经过20多天的治疗,何老先生各项指标好转,脱离呼吸机、血液净化,开始自主进食,床旁活动。

gu131.png.png

gu132.gif.gif

14

颠簸的通勤车

是医务人员临时的“床”

东方医院本部急诊内科医生刘显东的“床”,是通勤车的位子。夜幕降临,气温骤降,车里有些凉,他套上一件隔离衣,脑袋靠在车窗上,沉沉地睡去。要知道,急诊科24小时须臾不能停歇,刘显东本身的诊疗工作已是饱负荷了。当天本该他休息,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加入到东方医院党委号召组织的核酸外采的志愿者队伍里,那天工作了12个小时的他,在回程的颠簸的车上还是忍不住睡着了。“这几天真的觉不够睡。”他抱歉地笑笑,“三餐基本都在医院,有时能回家也是倒头就睡,家里基本顾不上了。”而他,是东方医院许多外出采核医务人员中最平凡的缩影,一直在路上的东方人,度过了许多个在车上暂时休息的片刻。

gu141.jpg.jpg

gu142.jpg.jpg

15

抗疫夫妻齐心协力

不是浪漫是肩头责任

耳鼻喉科张宇和护理部李雪雁和是这次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外出采样的战友,也是一对年轻夫妻,尽管家中还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但从3月以来,张宇、李雪雁夫妻俩“不约而同”地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一起搭档采样数次。除了张宇、李雪雁夫妻俩,医院里这样双职工还有好几对,胸外科王清芳和神经内科秧杰、心内科李纪明和门诊孟玮、心内科邹誉和口腔科马文、特诊部顾霞和血管外科陈国君……一对对战疫“夫妻档”,双双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守望相助、同心战“疫”,这不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大家”,为了肩头的责任,为了疫情得到遏制。刚刚结束96小时外采任务后,他们又接到了任务召唤,前往采样、方舱、发热门诊……

gu151.png.png

gu152.gif.gif



狭路相逢勇者胜!

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全力以赴同疫情斗争。


感谢你!

@每一位坚持不懈的东方人

让我们一起继续战斗,共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