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方医院产科主任刘铭一边说着,一边抱住宋薇隆起的,涂满润滑油的腹部两侧并开始旋转。话音刚落没多久,刘铭又接了一句“完成了”,只用了几十秒,在实时超声影像上就能看到,宝宝已经由臀位转成了头位。
“外倒转术”都是在B超影像的辅助下完成的,可以实时监控胎儿的胎心,手术成功率较高,即便不成功也极少出现影响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情况。刘铭介绍,有了胎心监护仪、超声及麻醉监护等技术的辅助,“外倒转术”在手术室实施的安全性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孕39周,胎位不正。
宋薇 (化名)冒着随时临盆和难产的风险,从福建武夷山赶到上海,只为顺产这个宝宝。
宋薇被医生告知,宝宝从头位变成臀位。想要顺产,只有通过实施“外倒转术”,将宝宝“转”回头位后,才可能实现。但武夷山没有医生会外倒转术。听说上海市东方医院产科主任刘铭做这类手术经验丰富,宋薇赶到上海,希望刘铭能帮她实现愿望。
外倒转术能有效助推自然分娩
通过评估,刘铭觉得宋薇的情况可以尝试实施外倒转术。
外倒转术,是医生在孕妇腹壁外部通过手法将胎儿从非头位转成头位,有助于阴道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军介绍,外倒转术一度因为剖宫产技术的成熟,逐渐被淡忘。随着近年来产科技术不断进步,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再加上二胎甚至三胎妈妈数量的增多、剖宫产对经产妇的伤害远高于顺产,外倒转术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别紧张,我轻一些,很快就好了。”刘铭一边说着,一边抱住宋薇隆起的,涂满润滑油的腹部两侧并开始旋转。话音刚落没多久,刘铭又接了一句“完成了”,只用了几十秒,在实时超声影像上就能看到,宝宝已经由臀位转成了头位。宋薇在医院观察了两天,孩子情况稳定,就返回武夷山待产了。不过,多数胎位不正的产妇没有宋薇这么幸运,很多产科医生没有听说过“外倒转术”,即便听说过也没有人会做,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剖宫产来解决。这些年刘铭每次遇到类似情况,就无比惋惜。“理论上,孕36~37周的单胎臀位孕妇,只要胎儿状况良好,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有外倒转意愿,都是外倒转的适用人群。多项研究表明,警位外倒转术能有效纠正胎位,操作相对无创、并发症少,是较安全可行的手术操作。
在北医三院乔杰院士等人2021年5月于《柳叶刀》在线发表的《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中曾提到2008~ 2014年,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8.8%上升到34.9%,再上升到2018年的36.7%,位居亚洲国家之首,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0%~15%理想剖宫产率高两倍还多。
刘铭介绍,长久以来,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而臀位妊娠作为导致剖宫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外倒转术”的实施降低剖宫产率,让更多的产妇实现自然分娩。
在刘铭接诊的患者中,最早有34周胎儿胶带绕颈的产妇,也有41周孕晚期第二次实施“外倒转术”的产妇。这些看似棘手的产妇,最终都顺利通过自然分娩产下胎儿。
我国剖宫产的基数非常大,哪怕我们多转成功一个产妇,都能对降低剖宫产率尽一份绵薄之力。”刘铭介绍,顺产与剖宫产之间并不是“简单与复杂”或“好和不好”的关系。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不少女性会选择二次妊娠。女性在接受剖宫产术后会导致子宫瘀痕,再次妊娠时发生瘀痕好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加;此外,顺产与剖宫产相比,不仅妈妈术后恢复更快,对胎儿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医生掌握少、患者意愿低,外倒转术在国内实施比例低
虽然外倒转术可有效提升顺产率,让孕妈妈和胎儿都获益,事实却是,外倒转术在中国接受程度仍偏低。数据显示,当医护人员向适宜的警位孕妇推荐并解释外倒转术的过程和手术风险后,最终选择该手术的比例约20%,而在美国接受率为70% ~ 80%。刘军介绍,外倒转术在国内施行数量不高,主要是因为医患双方均存在一定的顾虑。
孕妈妈们不了解外倒转术,如果医生没有主动提及,一旦出现警位,大多数人会直接选择剖宫产,而不是主动说先试试外倒转术。”刘铭说。
在我们医院,如果出现警位的情况,会优先跟产妇推荐外倒转’,但是很多产妇不了解,一听说可能会转不成功甚至造成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就觉得不如剖宫产安全,有的产妇虽然能够理解,但是经常会遇到家中长辈反对的情况,我们只能尊重家属意愿。”刘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外倒转术”都是在B超影像的辅助下完成的,可以实时监控胎儿的胎心,手术成功率较高,即便不成功也极少出现影响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情况。
刘铭介绍,有了胎心监护仪、超声监护及麻醉监护等技术的辅助,“外倒转术”在手术室实施的安全性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文献上能查到的国外几例胎心消失的情况都不是在术中,而是由于术后没有持续随访且监测不到位所造成的,而我们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都会对产妇进行动态观察。
而在医院方面,情况则更为复杂。
其实外倒转术本身学起来不难,但真正掌握外倒转术的医生却不多一方面,警位情况本身比较少,医生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一旦失败,沟通成本很高,远不如剖宫产更为稳妥。
“我每年去给产科医生们进行外倒转术培训时,基本上午讲理论,下午就可以带着医生们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有一次跟我拍了一天的摄像大哥结束之后和我开玩笑说,“刘老师,拍了一天感觉我也会。”刘铭告诉记者,虽然一学就会,但想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完成操作,还是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多练才能会操作,但实际情况却是,愿意接受外倒转术’的警位孕妈妈占比不到4%,使得医生们实际接触的患者数量有限,越不做,越不会做,也就越不想做。”刘军向记者感慨,臀位分娩的比例虽然不高,但仍然是一种较常见的胎位。
刘铭也补充:“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讲,外倒转术要付出从前期沟通到术后管理的高昂成本。而且,由于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需要选择合适的人群,医院还要承担外倒转后的管理和一旦紧急剖宫产所带来的系列风险,这也导致部分医院在推广外倒转术时并不那么积极。
通过外倒转术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宣传推广
外倒转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面临困难,仍值得推广。
刘军表示,外倒转术本身并不难,多数产科医生都学过,只是由于用得少所以生疏了,关键是要提升医生对外倒转术的认知,要及时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实施外倒转术的好处。“医院的产科至少需要保证有1~2名掌握外倒转术的医生,以应对需要警位顺产的情况。
而刘铭则期待通过培训工作,让更多医生掌握外倒转术。这些年,刘铭已经去到广东、海南、四川、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对当地的产科医生开展培训工作。“希望能够带着模型去到全国各地给医生们进行培训,而不是让医生们到上海进行学习。
刘铭建议,对于刚学会外倒转术的医生,最好挑选成功率比较高的产妇来进行操作,对于外倒转比较困难的的病例还是要交给操作更熟悉的医生来处理,并和孕妇及家属做更多的沟通。积攒的成功经验越多,医生自己也会更有信心,也才能更好地推广外倒转术。此外,还要加强科普,让更多产妇认识到顺产的好处。
"目前的情况就是女性在备孕时考虑的都是怎么才能怀上宝宝,等怀上了,又想着怎样度过早孕反应;到了孕中期,开始操心怎样让宝宝在肚子里发育得更加茁壮......而至于怎样分娩,大多数孕妈妈都是在非常晚期才开始认真思考。”刘铭感慨,除了孕妈妈主动了解的意愿不高,在医院方面,即使是像自己所在的这样拥有较为丰富外倒转术操作经验的医院,对于包括外倒转术在内的生育方式宣讲,也是在孕妈妈28周,甚至30周时才开始。
“如果我们能够尝试把宣传关口前移,让育龄妇女在备孕期就能关注到外倒转术以及顺产对宝宝的好处,那么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就有更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时间,不仅能提高其对于外倒转术的接受度,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在临近生产时想接受外倒转术却一时找不到懂得相关操作医生的情况。”刘铭认为,随着对自然分娩以及外倒转术需求的增加,也会提高医生掌握相关操作的意愿,进而形成正向循环。
现在,每当遇到适合的产妇,刘铭都会和孕妈妈说,其实还有外倒转术这种选择。她发现,愿意尝试的孕妈妈变得比以前多了起来。而刘铭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外倒转术,每天门诊来找她咨询外倒转术的孕妈妈们也明显增加。
前不久,宋薇通过自然分娩,顺利生下一个珠圆玉润的女儿。孩子粉嫩的小脚在白色的卡纸上印下了浅浅的印记,这看似浅浅的印记,却是我国产科医生为降低剖宫产率留下的坚实脚印。(深度健康时报 记者 张爽 杨晓露)
参考资料:
①吴英,焦思萌,阮焱.警位外倒转术的研究进展].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2,14(04):36-39
②龙俊青.臀位外倒转术的应用研究 [J] .医 学 信 息,201932(12): 61-63
③Practice Bulletin . 221: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 [ 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20,135(5): e203-e212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 健康时报 极少孕妇接受“外倒转术”,剖宫产变顺产只需十几秒
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ac37d0d721c541f491fb516ec046bc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