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是件细致活儿,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更有甚“者”会藏肺十年!
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介入团队为70岁的陈大爷(化名)成功取出“藏”在他肺中10年的“异物”——鱼骨,这根鱼骨足足有2cm之多,且只差1mm就将扎入陈大爷的右肺动脉,导致大出血。好在,经过手术团队的救治,陈大爷肺部的鱼骨被顺利取出,术前症状也已消失。
“异物”扎入肺部,竟是十年前吃下的
“以后吃鱼我要要看着点,不能轻易咽下去!”陈大爷今年70岁,十年前的一次吃鱼经历,让他至今后怕。
“我这几年一直有反复咳嗽、咳痰的症状。”陈大爷说。起初他不以为然,但最近症状愈发严重,为避免病情加重,家人便与其到附近院进行肺CT检查。结果显示,在陈大爷右下叶支气管内有条状致密影,疑似“骨性异物”。医生建议陈大爷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介入中心取出异物。
在家人的敦促下,陈大爷与家人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就诊。通过肺增强CT检查及3D成像结果显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罗志兵发现,“藏”在陈大爷肺部的这枚“骨性异物”锋利如刀,其“刀面”尖端顶在右肺动脉下端,所在位置非常凶险——只差1mm就将扎入患者右肺动脉,而骨性异物的另一支尖端已扎入患者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的膜部,更要命的是,在异物周围还有一圈肉芽组织将其深深包埋。
“若盲目钳取患者肺部异物,一方面可能会刺穿其右肺动脉导致严重出血;另一方面可能会穿破膜部导致支气管瘘的发生。”罗志兵分析。当前,患者情况非常复杂,取异物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出血,罗志兵迅速组织呼吸内科、胸外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开展MDT会诊。
多学科会诊,不强夺、智取
面对狡猾的“敌人”,不能强夺,只能智取。MDT团队认为,如若不及时取出“异物”,让其继续“游走”,随时都有扎破血管致大出血风险,需立即手术。同时,团队还考虑到,若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强夺”,需要切开患者右主支气管,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且会有支气管瘘的风险,而相较于开胸手术,经气管镜下的“智取”虽对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手术难度高,但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团队医生将陈大爷的情况告知家属,并向其介绍当下可取异物的两种方式——经气管镜下取或开胸取。经过讨论,陈大爷和家属决定采用经气管镜下取异物。
为确保患者安全,呼吸内科医生尹琦、罗志兵及护士团队在术前进行反复讨论,并进行了周密的手术预案,以防止患者术中出血从而导致窒息。同时,手术团队特邀请胸外科团队随时待命,预防手术中可能会发生的大出血事件。
手术团队一“镜”到底,取“异”成功
手术方案敲定,取“异”小分队正式集结完成!呼吸介入团队在麻醉团队的协助下对患者进行全麻下异物取出术。
术中,罗志兵将软镜与硬镜结合使用,这样一方面能降低患者术中出现气道内大出血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取异物过程中对患者肺部气道壁产生的损伤。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罗志兵用异物钳将患者右肺动脉下的异物尖端向其右下方偏转,使“刀面”尖端逐渐远离血管,并在患者肺部的气道膜部采用针状电刀谨慎切除包埋异物尖端的部分肉芽组织,游离出骨性异物上端。手术历经半小时,团队顺利把困扰陈大爷十年的“异物”取出。
“异物”取出后,团队惊讶的发现,原来困扰陈大爷多年的“罪魁祸首”竟为一枚坚硬的鱼骨,形状成匕首样,并且其抵住陈大爷右肺动脉的那一面非常锋利。
“为了取这块鱼骨,我们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谨慎的敲定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好在是有惊无险地取出了,我们也舒了一口气。”罗志兵说。
专家提醒:吞咽异物勿拖延,越早诊治越安全。气道异物患者往往是有异物吸入病史,常见表现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会出现咯血,甚至窒息和心脏骤停。近几年常见的气道异物有果核、果仁、动物骨头及假牙等,其中超过90%的气道异物可以经软质支气管镜取出,部分难度较高的异物需要软质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极少部分气道异物需进行开胸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