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应对 有效处置:青少年意外伤害急救科普进校园

发布日期:2024-09-18

       青少年意外伤害是一项全球关注的问题,是1-19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秋前期,上海市东方医院灾害护理专委会应尚博实验小学邀请,在校内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急救科普活动。这次活动由护理部副主任周如女带队,创伤外科医生吴腾飞、急危重病中心监护室护士长吕剑虹、周莹、张月瑜、宋黎翼等组成。与历次培训不同的是,此次培训针对校园可能出现的伤害问题,聚焦六大核心技术:七步洗手法、鼻出血按压止血、手掌出血回返包扎法、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校园内的突发急救事件更有针对性。

      活动初始,东方医院医护团队向到场师生发放了精心准备的宣传单页,覆盖六大急救技术的关键步骤,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兴趣。“鼻子出血后不能仰头,也不建议长时间填塞纸巾,更不要热敷。”吴腾飞医生、梁蕊护士首先向学生们讲授了鼻出血和手掌出血的急救处理。8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了手掌出血三角巾包扎法,包、缠、绕、扎,一步一步,在导师指导下成功完成。2位老师也配合同学一起操作了前臂夹板固定法。“这几项操作实用性很强,可以在校园获得同样或相似的道具,比如红领巾可以取代三角巾,若现场没有夹板,也可选择书本或杂志等合适的物品作为替代品!”医护团队告诉同学们遇到突发问题不要慌乱,可以就地取材,进行紧急处理。

       急危重病中心监护室护士长吕剑虹向全体同学教学“七步洗手法”,“手是细菌的载体,记住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才能认真洗手、有效洗手。”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师生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大家跃跃欲试,保证按压深度、控制按压频率,深刻体会到实施高质量CPR的不易!

       急救科普从“娃娃”抓起!我们希望通过校园急救科普项目,向更多师生传授简单、实用的知识、技能,在意外到来时,师生都可以冷静应对、有效处置。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将远离意外、预防灾害的自救互助方法传播开来,为更多青少年保驾护航!





文字:徐励

摄影:符黄黄

审核:周如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