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危机事件情景模拟实践培训班” 暨“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疼痛学组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4-11-29

11月16日,由我院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疼痛学组协办,中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培训工程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围术期危机事件情景模拟实践培训班暨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疼痛学组学术论坛”在我院医学教育中心举办。本次学术活动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授课。会议通过特约专家专题讲座、学术讨论和麻醉危机管理情景模拟工作坊等方式,为与会者呈现了最精彩的学术盛宴。

会议开幕式由我院麻醉科主任姚俊岩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院长陈义汉院士和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姜虹教授为会议致辞。

陈义汉院士表示,本次会议共同探讨麻醉学领域的前沿话题和学术进展,紧扣临床需要和麻醉发展前沿,培养更多优秀的麻醉人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姜虹教授表示本次学习班聚焦在围术期危机事件的模拟培训,涵盖了疼痛治疗相关新技术新理念新机制的麻醉学前沿知识探讨及规范化住院医师师资力量的建设,既贴切了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又能全方位满足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

会议围绕疼痛学新进展和麻醉危机管理情景模拟两大主题,邀请了上海众多知名教授授课与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姜虹教授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健康、改变肠道菌群的策略以及肠道菌群与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杨立群教授详细介绍了仁济医院团队发现延髓“on”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及如何影响脊髓痛传递,探索“延髓-延髓间新环路”在控制疼痛的中关键角色,明确延髓“on”神经元可能是介导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关键,为疼痛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爱忠教授就如何放置超声探头位置、分辨图像方向、识别解剖标志、确定目标神经四个步骤,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的各种方法和操作要点,引发了课后热烈的问答讨论。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星颖教授分享了区域阻滞联合脑电监测-临床实践及研究进展。表示髋部手术区域阻滞应综合考量患者、麻醉医生及外科手术方式制定麻醉方案,脑电监测在临床麻醉实践中(麻醉深度、伤害性刺激)发挥重要作用,区域阻滞结合脑电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疼痛,指导围术期麻醉管理,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方浩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经历,分享了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做好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包括问题、方案、执行、撰写,提出青年医师应当热爱临床研究,做好临床研究。

我院麻醉科姚俊岩教授介绍了模拟教学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及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她用自身的经验生动的为大家讲解了情景模拟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及科研的实施等。

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陈怡绮教授详细阐述了目前模拟教学复盘的各类模型,主要讲解了GAS模型,以及复盘的原因、时间节点、空间位置、对话、方法与策略等,为东方医院的住院医师规培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师资培训。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刘志强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宋建钢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彭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朱敏敏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王清秀教授和杨隆秋教授主持会议并参与了学术热点的讨论。

作为本次会议的特色模块,围术期危机事件情境模拟教学培训将一天的培训推向高潮。我院麻醉科唐冰和蔡红苗两位老师带领的情境模拟教学团队负责,演练了失血性休克和局麻药中毒两个病例,由青年医师与麻醉护士参与角色扮演,全体规培学员共同参与模拟情景的学习和事后讨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怡绮教授主持并点评了各环节的要点,陈怡绮教授思路清晰、观察敏锐、要求严格又不失人文关怀,让复盘现场频频爆发出掌声。

会议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讨论热烈。不仅圆满完成了继续教育项目的教学任务,也搭建了麻醉学科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了我院麻醉科与各兄弟医院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麻醉科)

麻醉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