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医脉相承|东方医院成功承办2025中德医学暑期学校暨中德医学生学术交流周

发布日期:2025-09-17

95日,由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我院承办的“2025中德医学暑期学校暨中德医学生学术交流周”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科隆大学、马尔堡大学、图宾根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多所高校的28名学生与15位教授,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德语系、建筑与城规学院的师生汇聚一堂,共同开展了多场学术研讨、临床实践及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中德医学领域的跨文化合作。

作为第二届暑期学校,本次活动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与内容的双重升级。以“医学创新与跨文化合作”为主题,聚焦肿瘤、心脏、神经、精神、康复等前沿医学领域,通过专题讲座、医院参访、企业交流与文化体验等多元形式,有效促进中德双方在医学教育、科研与临床实践方面的深度融合。

825日,暑期学校开幕式在我院举行。我院副院长徐增光主持仪式,党委书记李明代表东方医院致欢迎辞。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殷文、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出席并致辞。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图宾根大学Prof. Andreas Heinz,海德堡大学Prof. Peter Huber,波恩大学医学院院长Prof. Bernd Weber,马尔堡大学医学院副院长Prof. Thomas Worzfeld,科隆大学Prof. Marc Tittgemeyer等国际知名专家先后作主题报告,内容涵盖数字医疗、人工智能、医工交叉等热点领域。

会议期间,我院精心组织了三场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主持肿瘤会场并作专题报告,科隆大学Prof. Hakan Alakus、赵越副教授,以及我院蒋小华教授、韩俊毅教授分别就各类肿瘤的个性化与精准治疗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神经呼吸专场上,神经外科主任钟春龙教授主持会议。科隆大学Prof. Natalia KononenkoProf. Miguel A. Alejandre Alcazar,与我院刘珉教授、张晶教授、副研究员王琨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肺健康、脑损伤修复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第三场学术活动于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由我院转化医学平台办公室主任俞作仁教授主持。来自德国的Prof. Branko ZevnikProf. Agapios Sachinidis,与我院陈涛教授、周晓慧教授、丁洁教授分别就动物研究条例、干细胞应用、内镜手术、心脏病微环境调控及分子影像学等方向作报告。会后,中德实验班学生用德语为德国师生讲解实验室,展现了卓越的双语能力和专业素养。

来自汉诺威大学的学生Steinhardtg Gregor表示:“这次暑期学校让我真正走进中国医学现场,体会到不同医疗体系的差异,感受到中西医结合的独特魅力。”同济大学2021级中德实验班学生吴澄碧谈到:“与德国同学共同学习、讨论甚至完成模拟诊疗,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德语水平,更锻炼了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协作与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大学自2021年起开设临床医学中德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医学人才。20255月,该实验班第一批同学已顺利完成整班制赴德深度访学。

郑加麟指出,暑期学校是中德医学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既提升了两国学生的专业与跨文化素养,也为未来的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和师资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科隆大学医院副院长Prof. Christine J. Bruns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从疫情期间的线上论坛扩展至如今的线下相聚,中德师生得以在上海共享教学与科研理念,持续书写两国医学合作的新传统。

德国马尔堡大学Prof. Harald Renz充分肯定我院的开放与专业,使德方师生能深入理解中国医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并强调这类深度互动对推动全球医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东方医院将继续支持并拓展中德医学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走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东方力量”。(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