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记我院科研部主任徐增光
“功劳是大家的,不属于我个人,如果要谈科室的成绩,还是讲讲我们的团队吧。”这是科研部主任徐增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
徐增光,我院科研部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94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由于工作繁忙,至今仍没有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成为该校在读时间最长的博士生。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曾担任《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编委、省级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2010年在同济大学申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时,徐增光牵头申报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获得批准。
“成绩是集体的,荣誉属于东方人”
“近年来,我院科技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体现了院领导的身先士卒和正确引领,体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是全体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当然,科技工作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的跨越,都倾注着科研部同志们辛勤的汗水,是科研部同志们扎实工作、勤奋敬业的具体体现。成绩是集体的,荣誉属于东方人。”科研部包括本部、图书馆、中心实验室,同时参与东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部分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和谐融洽、奋发向上的团队,由于工作头绪多人员少,平时大家互相帮助已经成为惯例。
“生病也要工作”
科研部是医院职能部门之一,虽不是临床科室,但工作的忙碌绝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科研部本部承担的工作包括:科研项目、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学科、科技成果申报与管理、专利工作、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与学分验证、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学术交流与会议协调、年度科技奖励等,每一项工作又分有多个条线。目前,科研部编制人员仅有三人,即一个主任、二个科技工作专员(其中一人为临床科室借调,还承担部分临床工作),加上借用中心实验室的一人。2010年,我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三甲医院医教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无疑让科研部的担子更沉了。
“在2007年我到东方医院工作时,科技工作还有季节之分,现在已经没有闲暇的时候了。”10多项工作职责,2009年兼职中心实验室的管理,加上东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部分协调和管理工作,如此一长串的工作职责可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文字,每一项都必须落到实处,都是要求精益求精的活儿。所以,“生病也要工作,”徐增光说:“目前科研部的工作几乎到了无假无休的阶段”。一次,科里的肖纯怡因过度劳累,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不得不卧床养病,此时正值上海市科研项目申报,她在家里躺在也照样要开着电脑工作。上个月,肖纯怡的脚不慎严重扭伤,在家仅休息2天的时间,还要审核修改项目材料,2天后,她拖着扭伤的脚出席在办公室时,大家大吃一惊。她微微一笑说:最近市科委项目的工作、区级项目的验收事情太多,我必须来医院上班。图书馆的林玲,在今年生病手术后2天,就回到医院上班。然而,徐增光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生病时刚打完吊针,就开始工作。他常常在医院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15楼的办公室常常只有他的办公室的灯在亮着。科研工作时限性强,为了赶材料,凌晨1、2点常有的事,有时不得不通宵工作。几乎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能看到他加班的人影。
“再繁琐也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细化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科研部几乎所有的任务都脱不开“繁琐”二字。以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会议为例:下达通知-申报-初审-修改完善-网上提交-上报上海市卫生局-上报国家卫生部-会议举办-验收-提交材料-存档,密密麻麻一大摞纸的材料由不得半点马虎。如此的“大工程”对于科研部的每个人而言,都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各项流程也都了然于心。徐增光说,每一次的项目申报,科研部都要全程跟踪,所以“我们只有马不停蹄地干,努力做好科研服务与管理,再繁琐也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为东方的科教兴院作出自己的贡献”。
“差距不小,前路漫长”
今年我院的科研成绩可谓喜人,已获批各级政府科研项目、人才计划达88项,待批准7项,包括国家级项目28项,其中:国家国际合作专项1项,国家973课题组长1项、骨干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5项;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项目、浦东新区卫生局和科委项目等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60项。
“与2007年我加盟东方医院时相比,截止今年的11月,2011年科研部全年受理的院内各类项目申请500多份,工作量几乎比往年翻了4倍,获得资助的各类项目数量增长了近3倍,获批准各级政府的合同经费近3000万元,增长了10倍。”徐增光坦言,尽管如此,我院的科研实力与上海著名的老牌三甲医院相比仍然差距不小。正因为如此,要紧跟院领导的思路,与相关部门一道等,在科研人才培养上花更多功夫和心思。一方面,科研要依靠本人的觉悟、决心和能力;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能否识马伯乐同样重要,要发掘有潜力的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激励他们成长,推荐他们进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和申报高等级科研项目,不断锤炼和增长他们的科研思维与能力,使他们成为东方科技腾飞和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生力军。“前路漫长,求索不息。”这是对东方医院科技人员和青年人才的期冀,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