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专业,才会得到尊重
——记我院护理部主任周嫣
护士,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点石成金的仙术,却能够为枯萎的生命注入生机。护士,这份职业有着许多褒扬。有人唤他们作“白衣天使”;有人说他们是与“与病魔争夺生命的勇士”,用微弱的肩膀承担起生命之重。人们常赞美护士用爱、用心照 护患者,却鲜有人提及护士的“专业”。采访中,周嫣主任多次说起“专业”,她说,只有科学专业,护理工作才会真正得到尊重,护理学科才能发展。
护理是一门独立和专业的学科
1992年,周嫣从二军大护理专业毕业,到长海医院工作,先后担任了监护室和手术室护士。当时,本科护士可谓少有,就业算是“吃香”的。尽管如此,平常人、乃至同行们对本科毕业的护士的态度却不那么热情,甚至有些不认同。在大多数人眼里,护士的工作便是打针、发药、遵从医嘱、伺候病人,对专业素质并不看重。便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周嫣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认真细致、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渐渐向大家证明,护理专业是需要的!
周嫣回忆说,曾经有一次为手术室的器械进行高压消毒,她和几名护士一起将器械松开,此时刚巧一个医生经过。那名医生不解,为何要将捆得好好的器械弄得乱七八糟,语气中似乎有些责备。于是,周嫣详细地解释了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只有将器械全部松开了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经过沟通,误会解除了,之后的工作自然也更加顺畅。工作中,她的专业和敬业常常得到病人的表扬。有时候病人会问,你为什么不去做医生?虽然高兴,可也让她开始思考,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误区究竟从何而来。
在长海工作期间,周嫣先后修读了硕士和博士,并从一名护士成长为护士长,走上管理岗位。工作的磨砺使她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更加确信护理学科对专业的需求。有些时候,认识的误区来自护理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而不仅仅是“偏见”。周嫣说,护理专业的发展比医疗滞后很多,但是“越是艰苦的起步阶段,越是需要能力和付出,只有做到科学专业,才能真正赢得医生和病人的认同与尊重。”
护理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如果说,护士只是基础护理、执行医嘱,那么总有一天会出现那么一个机器人,简单的工作被替代,护士这份职业就会消亡。”周嫣说。护理可以做的绝不仅仅是打针、发药,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参与病情评估、症状管理、健康教育……因为长时间接触病人,护士往往能够观察到一些更深入的细节,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与医生合作帮助病人解决问题。2006年,周嫣进入世界健康(HOPE)基金会——一家美资的慈善性健康教育机构担任护理项目总监,这让她深层次地接触到了护理的先进理念。在国外,过硬的专业素质、科学的管理机制、良好的体制支持让护理成为医疗活动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周嫣说,从事慈善工作的四年,自己学会让步和奉献,不是为了生存妥协,而是为了实现专业梦想和价值,为了在现实中找到发展之路!护理不是完全独立的,它首先是医疗团队中的一份子。
2011年,周嫣来到东方医院任护理部主任,正逢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东方又是全国第一批71家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之一。全院积极响应,从政策、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新官上任,也是“新手”上路。她一边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医院的情况,一边结合以往累积的丰富底蕴,逐步制定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将从HOPE基金会领会到的先进理念融入医院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周嫣带领护理部的团队一起积极改变护理模式,将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同时丰富和提升护理内涵,扩展专业范围,以确保优质护理的质量。如今优护推进一年多来,医院的优质护理覆盖率从50%增加到100%,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护理团队更是先后荣获了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上海五一巾帼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国家及上海优质护理先进医院等奖项。
可优护也增加了护士们的工作负担,因此不仅要关心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重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科学的管理,包括奖励分配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等让护士们也能切身感受到优护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周嫣注重对护士的培训,积极促进临床护士的学历教育和科研,以帮助他们实现专业的发展和提升,体现自身价值。不久前,医院护理部还开设了微博,周嫣亲手织起了围脖。“护士里有不少90后,要想着怎么更好地沟通。”其实微博不止受到90后的青睐,也成为大家交流的平台,私信已然成了每日必读。
对于护理专业的点滴,发展、前景、瓶颈,周嫣早已捻熟于心,娓娓道来竟让人觉得那仿佛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发人深省,若没有一番长期亲身的摸爬滚打,是断然做不到的。周嫣说,护理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才要主动向前一步,要自己去创造。科学专业,就一定会得到尊重。(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