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份责任
——记心胸外科ICU医生郭建华
郭建华医生于1995 年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带着对成为一名优秀外科医生的憧憬选择进入了当时还是浦东中心医院的东方医院普外科。1997 年新东方建设的号角吹起,心胸外科的成立需要全院各科室的有力支持,做为年轻的外科住院医生,他被抽调进入了心胸外科。十年光阴,弹指即过,他已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心胸外科ICU 医生。
2004 年10月,金茂大厦举办国际跳伞比赛,澳大利亚运动员辛普森因降落伞没能及时打开,人直接落在地上,严重受伤,生命垂危,东方医院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抢救工作,后因辛普森家人的要求将病人转往澳大利亚治疗。在转往病人的过程中,需要一名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担任此项工作,关键时刻,郭建华同志能勇于承担责任,在病人极度昏迷、抢救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要将澳大利亚危重病人辛普森安全送回国,其难度可想而知。在飞机上,没有呼吸机,是他以及另两位同事轮流捏着简易呼吸器保证了患者的呼吸通畅;同时他还负责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随时根据经验判断处理患者病情的变化;十二小时的不眠不休,终于到达澳大利亚,在与澳方医务人员交接完毕后,方才发觉双手食指已磨出了血泡。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从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他就深知身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
去年9月份,一位普通美国人因胸部两侧多处多段肋骨骨折、右侧血气胸、两肺严重挫伤、呼吸衰竭进入心胸外科ICU,病人生命垂危。ICU的医生护士在刘院长的带领下,不断修订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病情逐渐好转、神志也逐渐恢复。然而,病人情绪失控,一心想自杀,不愿配合治疗,在美国的家人也没有人来看望,郭建华他们除了为病人治疗和护理外,还耐心做病人的思想工作,请院内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美国人的口味请营养室合理安排膳食……所有这些使身在异乡的美国人心里十分感动爱岗敬业、崇尚医德是我国医务界的优良传统。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最重要的乃是其自身的业务素质,从初入科室时的惘然无知,通过不断的自我充实,虚心求教,以及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自我反思,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专业的重症监护医师。他不仅精通本专业的各种知识技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份敬业精神,职业的高风险性、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但这并不妨碍他立志终身涉足这条充满坎坷荆棘道路的决心。通过多年的培养锻炼,他已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之一。在问到他最终没有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是否后悔时,他的回答是:感谢科室、感谢刘院长给他提供了一个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平台。为东方医院的新一轮崛起做一块耐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