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挑战,也是责任
——记我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江华
“为什么选择老年医学?因为老年医学也选择了我。”老年医学科主任江华说,平淡的话语中透着坚定,脸上微微扬起的笑容,是自信。2005年,江华来到东方医院,当时的她是一名消化专科的医生。转到老年医学科,似乎只是一个偶然。2010年7月,江华开始担任老年医学科主任一职。她说,这主要是领导的信任,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临床经历比较全面,又有过科室管理的经验吧。其实,熟悉她的人都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很有亲和力,顾全大局。这些,都是身为老年医学科主任所必备的。
老年医学并不容易
对于老年医学,江华坦诚地说:“之前来会诊过,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但是,她很快意识到这份工作的使命和重责。从事老年医学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专业,它对医生临床能力的要求绝不低于任何一个专科。
老年人的疾病有自己的特点,常常一人多病。如老年人的器官功能有增龄性变化,很多疾病的症状表现得非常隐匿,且容易发生并发症、进展快。此外,老年人常有一些诸如行动不易、眼耳功能退化、心理障碍等问题,给采集病史造成困难。这就需要医生更仔细地检查,更耐心地询问。所以,对一名老年医学科医生而言,既要对各种疾病有全面的认识,又要有极高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江华回忆说,曾经有一位老人因发高热被急诊送来医院,当时这位老人虽然有寒颤,但是肚子不疼,血象也不高,于是推测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但是江华并没有急着下结论,因为有消化专科的专业背景,她怀疑老人还可能得的是胆道疾病。经检查,老人的肝脏酶学有改变,最终诊断为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
我院的老年医学科还来过一位108岁的世纪老人——王艮仲。晚上八点,江华接到王老患病的消息,才踏进家门的她没顾上休息便转身赶往老人家中,和她一起的还有科里的医生郭美姿和护士沈莉敏。江华说,老人生病耽误不得,所以这样的事情对她们来说早就习惯了。后来,康复出院的王老还一直惦记着要来谢谢这些给予他精心照顾,为自己看病的医生、护士们。
老年医学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的老年医学科医生多从事干保工作,并未接受过正规的老年医学专业训练,总体水平亟需提高。同时,我国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现状,这对老年医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担任科主任后的江华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老年医学专科医生队伍。
2011年11月,由我院主办的第一届东方中美老年医学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样专门针对老年医学的国际性论坛在我国并不多。江华说,希望通过举办论坛给国内外同行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让我国从事老年医学的医生们能够了解更多国外老年医学发展的现状。在会议筹备期间,既不能耽误科里的日常工作,又要与美国专家沟通,安排食宿、讲课时间,同时还要跟上海各级医院同行联系等等,科里的医生们大都忙得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在她们看来这些都是值得的。参会人员达到了三、四百人,反响也很不错。
江华说,其他专科的医生大都来自同一个专业领域,容易形成一股合力;而老年医学科不同,大家的专业背景不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惑。很多人觉得个人专业发展受到限制,于是老年医学科成了一个无奈的选择。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老年医学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到老年医学科后,江华改变了原来的研究方向,将老年医学和消化的专业背景联系起来。现在,我院的老年医学科就已经有了不少高学历,专业过硬,具备科研、教学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老年医学科要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2011年底,我院正式成为了上海市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养面向社区的全科医师。当被问到“既然老年医学科更需要专科医生,为什么却要花精力培养全科医生”时,江华说:“因为老年医学科最适合牵头培训,要担起这个社会责任。”人口老龄化使面向社区和家庭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提高,建立一支规范化、高水平全科医生队伍的重要性凸显。为了申请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老年医学科几乎全部医生都自己先参加了全科医生培训并通过了考核。“要把东方的全科医生培训打造成精品”,这是江华给自己和科室定下的目标。她和蔼、亲切而又自信的笑容,让人不禁相信,这个目标会成为现实。而更让人确信的,是因为笑容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