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露坚定与从容是张海涛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医三十余年,张海涛除了救治重症患者,更多的是对医学“道”和“术”的思考。从临床医生到“中国心脏重症领路人”,再到跨界创建医学人工智能(Med-Go),他不断突破自己,开拓医学新领域,在这条“难而正确”的路上,他始终步履坚定。
做好医生,做好“垫脚石”
作为一名60年代生人,张海涛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应时代而生。自上大学起,张海涛便坚定了自己的三个梦想:当一位好医生,影响一个专业,推动医学发展。
什么是好医生?“别把聋子治成哑巴。”作为一名重症科医生,张海涛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现代医学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如何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回归社会,恢复其在社会角色中所需要的功能是他从医至今的追求。
“ICU不是一个治疗症状的科室,它不治病,但它治疗综合征。”张海涛认为,ICU是把患者当作整体来治疗,让患者身体里的各项脏器功能达到相对平衡,因此,重症医生更要做好每一个细节,把好每一道关口。从医至今,他救治过无数的患者,但对张海涛来说,救治只是第一步,看到患者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去,是他更加在意并且始终执着坚持的方向。
为了让患者受到最大获益,规范、统一的ICU操作流程非常重要。每两周,张海涛便召集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所有人进行一次学术讨论,学习国内外最前沿的临床治疗知识,是学习,也是复盘。
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走得远。张海涛清楚的知道,要让科室发展得更好,人才是基础,更是动力,因此,为激励、帮扶科室医生成长,张海涛对每位医生定制了“个性化”发展方向,最大程度的给予医生资源和帮助。
“我是一块垫脚石。”张海涛常在科室说,作为一位长者和前辈,他希望,大家都能在他的基础之上,快速的再上一个新台阶。
创“心”领域,弥补专业空白
“疾病的救治要有针对性。”有着多年重症临床经验的张海涛发现,在中国,每年大约有3000万的重症患者是跟心脏有关,但却没有形成“心脏重症”专业组织来深入研究。
为让心脏重症患者的治疗更系统、专业,2012年,他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并在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的学术交流中形成相对统一的救治理念和措施,提高了国家心脏重症患者整体的救治水平。2019年,该组织得到国家和同行认可,在北京获批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张海涛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届时,全国近三分之二的省市都成立了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组织成员逐渐扩大,专业领域的空白也逐步被填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当时湖北患者整体的死亡率约为2.6%,一旦合并心功能不全,死亡率就会飙升到10%。”时间就是生命,张海涛召集心脏领域的专家共同商议,研究新冠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救治方案。同年3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首个关于“新冠肺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专家指导意见”。“这在当时是必须做的,后来也被证明这非常迫切及有意义。”他坚定地说。
跨界人工智能,助力医学发展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子?”除了当好医生、填补领域空白,张海涛还有一个梦想——提高更多医生的专业能力,救治更多患者。
2023年,张海涛“嗅”到了国外医学人工智能的爆发性增长,对他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而他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2年底,他从北京来到上海,加入浦东,加入东方,找到了新的创新沃土。“这里有包容开放的环境和志同道合的伙伴,我没有理由不加入。”
一位老专家想要做人工智能?“是的!”张海涛十分笃定。医生能够处理的问题毕竟会受到人力以及经验的限制,而如果能够开发出“懂医学”的智能顾问,岂不是相当于在医生身上插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说干就干,从医三十余年的深耕与专业是他的底气,拥抱新科技、新领域是他的追求,但要落到实处,似乎经费、人才、资源都是问题。
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他经常“见缝插针”地学习和了解人工智能,不放过任何休息时间。学习越多,他越有底气跟相关行业聊跨界、聊合作。“我了解人工智能,我有能力做人工智能,我知道人工智能该怎样做。”这是张海涛对外介绍自己及团队时的定位,也因此获得了多方支持。成功没有捷径。在接下来的9个月时间里,张海涛只要有时间就与团队开会、进行临床试验、深度测试……让“小模型”变为“大模型”,让“大模型”更懂医学。
2023年5月,张海涛与团队共同创建的医学人工智能(Med-Go)正式诞生,同年11月,在中文医疗信息处理挑战榜CBLUE3.0上,Med-Go凭借综合成绩63.993分拿下榜单首位,并获得中文医生执业考试62.3%的正确率。
张海涛将Med-Go形容为正在成长的、好学严谨的孩子。提到Med-Go,张海涛侃侃而谈,“Med-Go是医生的全科智能顾问,它能高效准确的处理信息,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医生诊治水平低的问题,提高更多医生的专业能力,救治更多患者。”他边说边演示着如何通过鼠标的“拖拽”查询或创建新的图数据库。
不久,张海涛团队将会考虑向全国开放Med-Go的底层数据逻辑和图计算的可视化工具,让普通医生通过简单的图数据库和LLM(数据治理)便能成为医学领域内的科学家和专家。
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在突破创新,不如说是人类在创造“神话”。“一个人浑身是铁打几个钉子?”张海涛时常用这句话来反问自己。他清楚的知道,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力量是无限的,所以,他将自己做为“垫脚石”,助推科室医生更好更快发展;他组建了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造福全国的心脏重症患者;他创建了医学人工智能Med-Go,未来将会造福全国的医生和百姓。他是理想主义者,也是实干主义家,他坚信,随着医学规律的不断发现,未来医学会像人类由地球走向宇宙一般,发现崭新视角下的医学,并且,这一天的到来时间比想象的更快。(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