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是在吉安过的,准确的说,是在病房里过的!吃过医院为大家准备的水饺,急诊收住了一位连夜从县医院转来的大面积脑梗患者…….”李莹就此开始向我们讲述吉安医院的一些人和事。
“吉安真的太缺乏好的医疗了,那里的百姓很需要好的专科治疗手段和新的治疗理念。”
在李莹诊疗过的病人中,一位50多岁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使她记忆犹新。这位患者胸闷了很久,血压也很高,高压甚至达到200mmHg,曾在南昌的大医院里检查过,那里的医生一直以高血压和冠心病进行治疗。当她吉安医院就诊时,胸闷的走路都有点困难了。李莹主任在查房时发现患者心脏有粗糙的杂音,立即为其安排了心超检查,结果正如她所怀疑的那样,患者是肥厚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明显狭窄,随后修正了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症状立竿见影的得到了缓解。良好的疗效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她随后也让三个兄弟姐妹都来咨询或者看病。“在年末的一次查房中,我用了一个比喻问这位患者自身的感觉:如果入院时的胸闷是10分,现在的胸闷有几分?当时患者毫不犹豫的说0分”说到这里李莹眼中闪着欣慰的笑容。
“来到吉安,大家就是一个守望相助的集体”
李莹说,初到吉安,那时医院还没有完工,小到桌椅的搬运、摆放布置,大到规章、管理、学习制度的建立,都需要亲力亲为的去做,去思考,当时的科室真可谓是从“一穷二白”中建立的。其实这些事情东西在李莹看来还不是最难的,在从事整个心血管内科的管理过程中,她觉得要使下属医生建立起科学的临床思维和技能是最艰难的,只有让年轻的医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掌握规范的临床诊疗技能,才能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李莹开始从“问病史—体格检查—观察病情—制定和完善治疗方案”等等一系列临床行为中,制定手册、规章,完善流程和步骤,在查房中言传身教,尽可能的将从基础到临床,再到进展的知识传授给科里的医生。到她离开吉安时,她说那个开始连问病史都没有章法的小伙子,现在已经基本能独当一面了!在吉安,经过科室医生的团结协作,开业第一个月就完成了心内科首例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冠脉介入诊疗操作,这为今后顺利开展心血管内科专科的诊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吉安,每一个人都是一道风景”
这句话,也许听着冠冕,但其实一点也不冠冕。在吉安这个新建的医院里,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希望通过自己微弱的光亮可以照亮吉安医院发展的道路。是吉安医院给了这批创建者一个展现的舞台,在这里,他们承担着各自的角色任务,有挥斥方遒的,有平稳沉着的,有默默无闻的,有娓娓道来的。,就是这些人构成了吉安独有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