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莉红:难忘的鼠年春节,我不能退更不能倒

发布日期:2020-07-14

从1月18日我院本部24小时发热门诊进入“战备状态”以来,感染科主任屈莉红每天近16个小时待在医院,忙得一刻不停。大年三十早上7点,她从家里填完医政报表,又出现在南院移动医院帐篷发热门诊:“现在家人已经不再给我打电话了,我告诉他们,只要我不给你们打电话我就是安全的。”话到这里,护目镜后的眼睛里仍有泪光。

 

退掉春节回家行程,重启本部发热门诊

从医这么多年,屈莉红的除夕很少能像普通人一样和亲人们团聚阖家欢乐。由于医院内部装修,感染科的发热门诊已经临时关闭了大半年,按计划要到年后再开放。屈莉红本计划着今年春节终于能和家人一起安心地过个团圆年,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她的脚步。退了年三十全家回老家过年的行程,退了年初二带12岁的儿子去西安兵马俑“课本游”的车票与酒店,43岁的屈莉红明白,自己遇上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感染科主任必须冲在第一线。

1月17日晚五点,屈莉红接到医院通知,第二天必须重新开放发热门诊。短短的12个小时,屈莉红带领大家连夜奋战。由于此时上海已经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重开发热门诊将有助于缓解陆家嘴地区众多发热病人的就诊压力。作为感染科负责人,屈莉红自然明白此举的意义和难度。“看着空荡荡的发热门诊区域,甚至有局部尚未装修完毕,想到第二天这里就有患者涌入,我在感到压力重重的同时,连忙召开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会议。”全科10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提条件,全部退掉返乡车票,与她并肩驻守一线。再加上医院领导、医务部,全院各科主动请缨支援,曾有呼吸、重症、急诊、感染科工作经验的增援医护,虽然很累,但感觉很温暖。在院领导的周密部署、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和医院其他部门同事的大力协助下,发热门诊准时开诊接病人。第一天开诊就接诊百号病人。

而这时,离鼠年除夕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家里人想陪她在上海过年,但是她坚持劝家里人回老家。“这样我一个人就可以没有包袱地留守上海、留守医院。”

 

带病坚持连夜作战,新辟南院发热门诊

有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压力。随着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的深入进行,南院没有发热门诊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南院服务于浦东三林地区的一百多万人口,而且流动人口较多,在南院开设发热门诊势在必行。

尽管1月23日已经在南院临时搭建了帐篷作为发热门诊,但在后面的运行过程中发现帐篷不够保暖、不能很好地做到隔离病人。屈莉红接到了新的任务:医院领导考虑到这次防疫工作的特殊性和困难程度,顾全大局、考虑斟酌后,1月27日下令将南院独立的一幢精心装修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教学培训中心临时开辟为发热诊疗中心,1月28日8点必须准时开诊。

“同第一次接到本部开设门诊的指令一样,这次时间同样紧迫,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更困难的是,这次涉及整栋楼的重新规划、诊室开辟和设备安装等工作,牵涉面更广。此后的24小时,屈莉红几乎没有离开南院半步,和医院领导一起协调和组织来自各部门的同事全力投入到新门诊的改造中去。从培训院内各科医务人员学习新冠肺炎的相关诊疗、防护到每天向新区医政处上报各种报表;从安排发热门诊各项具体工作到处理东方医院应急医疗队感染病区的各项事务……后勤部的同事和她一起熬夜,将原来的办公器材搬空后进行房间清洗保洁,然后又将必要的家具和设备安装到位。信息科的同事为保证电脑及时接入办公网络从而不影响第二天的开诊,一直奋战到凌晨3点。随着最后一张指示牌粘贴到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已经是凌晨5点。1月28日早上8点,也就是三个小时后,一宿没有合眼的大伙们又迎来了更为紧张的门诊工作。

次日,由于连日劳累外加感冒,屈莉红的嗓子哑了,几乎发不出声音,只能靠发消息甚至用手势和同事们沟通。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劝她回去休息,放心不下的家人忍不住想打个电话发个消息嘱咐她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但她实在没有时间接听或者回复。为了不让家人、朋友牵挂,她抽空编辑消息告诉所有人:“谢谢大家的关心,只要我不给你们电话,我就是安全的。我要有意外,肯定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虽然在家是娇小的妻子,温柔的母亲,但此刻,面对凶险的新冠病毒,屈莉红唯有变得更加强大。“看到那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都在为了防疫而争分夺秒的斗争,我被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我是感染科主任,又是党员,面对这场防疫之战,我责无旁贷,我不能退更不能倒。”

 

(党委宣传部 杨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