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青

发布日期:2014-03-18

支援云南一生一次 关注云南一生一世

第五批援滇医疗队队长 周主青



去年9月,我主动报名参加了我院援滇医疗队,对口技术支援云南省大姚县人民医院。作为医院第四批援滇医疗队队员、第五批援滇医疗队队长,在大姚县人民医院工作的一年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使我受益终生。


大姚县是彝族聚居区,地处滇中山区,交通不便。由于气候、饮食都与上海相去甚远,初到云南的那段时间,生活极其不适应。更严重的是语言不通。大姚县主要的少数民族就有6个,方言难以听懂,有些山区来的彝族病人只会讲彝语,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为了更好工作,我开始积极学习和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渐渐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也愈加清晰地体会到身上所肩负的使命。


云南省大姚县28万人口,仅有大姚县人民医院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全面保障全县人民的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服务,医院预计将在2013年初接受第一次复评审。于是,我的任务之一便是协助医院准备复评审。经和受援的普外科协商,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参与科室的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帮助科室进行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的培训和临床实践带教;开展新项目,增加大手术病例数等等。根据医院当时的情况,我还建议外科病人着统一的住院被服和标牌,以便于管理、改善环境,减少了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为一名普外科的临床医生,日常的手术、突发医疗事件的处理和重大抢救也是援滇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大姚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有50张床位,床位利用率近100%,月平均手术量240余台,急诊手术较多,工作强度大。在援滇的一年里,我帮助开展了一些新的诊疗技术,通过临床实践带教使普外科常规I、II级手术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增加Ⅲ和Ⅳ级手术开展种类和数量,主刀、带教手术达170余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等均为大姚县人民医院首次开展。胃癌根治术、吻合器胃肠吻合消化道重建,胃肠吻合器也是首次应用。还开展了新项目全胃肠外营养(TPN),协助引进胆道镜并投入临床使用,这些均填补了大姚县的医疗空白。去年11月2日,一名怀孕7个月的女性因刀刺伤被送至医院,患者诊断为失血性休克、腹部刀刺伤、子宫破裂。我们的援滇医疗队员们与当地的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行剖腹探查、子宫修补术,术后母子平安。此次抢救在当地影响较大,受到了各方好评。


医疗援滇不仅是为当地送去新技术、新理念,更在于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援滇一年,我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讲座讲课,并通过定期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方法改善医疗观念、提高医疗水平。


大姚县地处山区,山里群众就医难。为了保障当地群众的健康,我一面全力支援云南大姚县人民医院医疗工作,一面积极参与送医下乡活动,宣教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处理,提高群众的医疗卫生常识,把“东方”的爱心带给云南大姚县深山里少数民族群众。山路崎岖、陡峭、难行,可是一到义诊现场,看到早就等候着的人们,便再也顾不上路途的劳累。


多年后,服务过的病人也许记不住我个人的名字,但不会忘记国家的支边政策,不会忘记上海市东方医院。为边疆群众服务同时,自身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地锻炼,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与大姚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支援云南一生一次,关注云南一生一世。


周主青:


周主青,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硕士,我院胆胰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外科,门静脉高压症,肝移植、异种移植。2006年度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带教老师。2007年东方医院优秀实习带教老师教学比赛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纲(鱼/大鼠)肝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获2007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2008年入选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计划。目前承担市卫生局课题1项:区域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副主编专著2部,参译专著1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