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华:细节决定成败

发布日期:2019-12-02

      10月底,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105届美国外科学院年会上,我院胃肠肛肠外科蒋小华教授被授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称号。当选FACS是一个外科医师得到国际认可的标志,蒋小华也因此成为我院第一位获得该称号的医生。

 

百里挑一,近乎苛刻的严谨

 

      在日本做临床和微创手术培训那一年,蒋小华养成了一个习惯:手术室的休息间里有一个模拟腹腔镜手术的小盒子。只要进了手术室,他就会利用手术间隙闷头苦练。培训期间,他也成为第一位在杂志《Annals of Surgery》上发表论文的医生。“这本杂志代表着外科的最高水平。”一晃十年过去了,了解蒋小华的人都会赞叹他精细严谨的手术技术。

      蒋小华于2009年考取了日中笹川医学奖学金,前往日本癌研究会附属医院(下文简称“癌研”)学习。“那是日本胃癌肠癌方面最好、甚至亚洲最好的肿瘤医院。”每年,笹川奖学金从我国三千位优秀医师中选取三十位,相当于百里挑一。那一年给了蒋小华巨大的成长和收获。“跟随有着胃癌教父级别的佐野武教授,他给我主刀机会做标准的胃癌手术,这在当时非常难得。”

      我院傅传刚教授所提倡的手术创面“白色无血”,也是蒋小华在癌研学习时深有体会的一课。“他们对手术的要求是但凡有一点小出血,一定要止得很干净,不仅创面令人赏心悦目,也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并发症相对也少。”他观摩过一次经历了18个小时的手术,主刀医生第二天交完班,又是三台手术,周而复始。让蒋小华印象深刻的细节还有很多。手术做完,主刀医生必须亲自确认结扎血管的夹子有多少个,有没有掉落。包括手术之后病理标本的处理也是由医生亲自完成。“把胃周围的淋巴结一个个挑出来,再绘制一张图注明对应的淋巴结。”这还没完,把数据分别录入医院和国家数据库,也由医生亲自完成。

      在日本做临床培训,在德国做博士后,让蒋小华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深有体悟。在德国,做完实验的台子要跟你没来过一样。这些近乎苛刻的细节点滴,都在无形中渗透入蒋小华的血液,成为日后工作开展的习以为常。

 

为了病人,最重要的责任

 

      追求用微创代替开腹手术,是蒋小华一直在做的。他受邀参与的美国外科学院年会,今年的目标是“为了病人”。“医生做任何事,不是自己满意就行,而是真正为病人考虑,这是最重要的责任的目标。”

      多年前,来自江西遂川五斗江联桥村60多岁的谢奶奶不幸查出子宫癌中晚期,在省城医院保守放疗后,回到农村。由于用药过度,犯了抑郁症,跳河自杀未遂、自缢未遂,后经过儿女们开导和医院的用药逐步好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癌症放疗又患上放射性肠炎、肠梗阻,一进食就呕吐。她辗转了多所医院,医生的回答都让患者和家属心灰意冷:没法做手术,只有“忍痛挨饿”的份儿。眼看着老人家由近140斤瘦成57斤,省城医院都发出了病危通知。当时,蒋小华轮岗三个月来到上海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在给老人家调理了一个多月身体后,决定先微创探查,有机会就通过手术解除肠梗阻。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病变肠管顺利切除。

      放射性肠炎不同于传统胃肠手术明确知道要切哪一段,它的界限不是特别清楚,做微创的难度就更大了。“大多数时候,肠管就像铅管一样硬,不像正常的肠子那么柔软。”而且病人手术完发生肠瘘的风险特别高,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的风险都很高,这让很多医生敬而远之。那么不开刀,这些病人会怎样?“说难听点就是活活饿死,因为他们有肠梗阻,只能吃米汤,营养就会越来越差。”

 

走出舒适圈,从仰视对方到平等对话

 

      2013年,已经成家立业的蒋小华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如果留在那儿,他的博导当年就能批下来。在南京待了19年,女儿10岁,举家来上海的决定被他称之为“走出舒适圈”。他要做的,首先就是在新环境中站稳脚跟,从而更好地开展新工作。

      如今,东方医院胃肠外科在傅传刚主任和宋纯主任的领导下,与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紧密合作,逐步实现了多学科的团队工作。“我们的特色一块是复杂胃肠病的诊治,另一块是微创手术,两相结合。”蒋小华还记得2013年南院刚开张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认可,病人来源也多是附近居民。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病人经过口耳相传找过来。

      去年,蒋小华又一次前往日本开展了三个月的合作研究,身份则从一名普通医生成了高级访问学者。总结十年来的变化,他说:“十年前,带着对人家的敬仰之情,浸润在学习的海洋中。而如今,我们开始办学术研讨会,做各种复杂胃肠病的治疗,真正融进去之后,人家也越来越尊重你了。”从仰视对方成为平等的对话,是最大的变化。而在他的心目中,一切为了病人,依旧是不变的初心。在实行早期胃癌的功能保留手术方面,蒋小华也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根治的基础上,把切除缩得小一点,保留胃部更多功能,为的就是尽可能让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