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随“心”远
他跨越了河南汤阴,从名将岳飞的故乡来到充满海派气息的名都上海;遵从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复旦大学攻读医学博士。
如果把人对职业的夙求分为两类:“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他应该属于后者。当年初出茅庐的他被分配在外地医院的小儿科,在轮转到心内科时,科主任跟院长说“不要让他走了,他比干了好几年的人都强!”。但自谦的李纪明却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他说这只是自己“偏机灵点”罢了!既然在心内科遇到了伯乐,他也就把自己当作了“千里马”,愈加喜欢上了心内科的快节奏工作方式。
疾牵我“心”
做心内科医生,需要更为灵敏的诊断“嗅觉”!因为心脏病风险大,发病凶猛且预后欠佳,所以在发生风险前的察觉很重要。在李纪明看来,先学会对“急危重症”的认识与辨别,是不发生漏诊的前提。就如一个病人有压迫性的胸闷,但不能因为他的心电图、心超、心肌酶暂时正常,且能吃能喝能跑,就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要多观察多随访检查,再做定论。
用“心”研学
作为一名西医医生,李纪明对中医有他独到的认识:从心脏病角度来说,这种疾病也是一种中医理念上的“失平衡”与“失调控”。在他所涉及的一个上游调控因子HSF1的研究中,他结合中西医理念,认为HSF1可以从上游调控心脏的发病通路,来改善心脏的血管新生、心肌重构、干细胞分化缓解等心脏疾患。因这项研究的创新性,他有幸主持和参与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2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了30余篇文章,包括SCI文章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一项,参加20余次国内外交流会议。
爱由“心”生
在临床工作中,他曾经遇到过一个有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肺气肿、脑梗塞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心肌缺血且胸痛症状明显的70岁老患者。就是这样一个有众多疾病的瘫痪老人,在每次医生查房时,他脸上的笑容都特别灿烂。老人说他感激每一位对他尽心、悉心治疗的医生,感谢与他相濡以沫照顾他的花甲老伴;也许正是阿婆对老先生的爱心,医生对老先生的精心,以及老先生对医务工作者的感恩之心,才营造出了这份和谐的医患之情!
在李纪明看来:人生活的意义很简单“用一辈子去学习如何爱!”。如何爱自己的家人,如何爱自己的同事,如何爱身边的朋友,如何爱生活中遇见的陌生人……,包括如何爱自己!如果一个人“会爱”了,他与社会就能产生更多的融洽感。在医患矛盾突出的今天,也许用“心”去爱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