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即荣耀
——记我院援疆医生李刚
问当时为什么决定去新疆的,李刚说候选人里只有我是共产党员;问到了莎车县有什么感想,四个字:(条件)确实很差;问家人对援疆这件事怎么看的,直说是不好反对……不会大义凛然表决心,也无天花乱坠话辛苦,就连“舍小家顾大家”这种话也没有一句,朴实得近乎木讷,让人几乎瞠目结舌。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二话不说上了抗非(典)前线,德国两年半读博归来,不到一年又接了援疆的任务……
新疆喀什莎车县人民医院是李刚去对口支援的单位,作为神经内科副主任,一上来面临的就是没有神经内科,没有专科医生,即使是分配到的三名医生也只有一位有医师执照。“他们对于神经内科几乎一无所知,连基本的查体都不会”,面对困难,李刚并不讳言,相较南方地区而言,当地的居民由于人种和饮食等原因,疑难杂症多,病情程度重。大量神经内科病人要么去230多公里外的喀什治疗,要么分散在其他科室接受非专业治疗,“许多病人都死了”。“因此,我首先要组建一个科室。”创科的艰难可想而知。“当地医生对我既有期待,又有怀疑。据后来他们讲,听说来一个留德的双博士,不知道能不能踏实工作,可能还会难以相处”。“面对各种困难,唯有扎实的工作才能说服大家。”
“条件不足,人力来补。”李刚对于环境的恶劣一语带过,反而兴致勃勃地说,“所有的器械检查只有一台CT,其实这种情况更考验医生的基本功。”自己收病人,像个住院医生一样做所有最基础的工作,在实践中教学,同时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集中授课。没有节假日,半夜随时起来抢救病人,到邻近县帮助会诊……这就是他半年来的生活常态。“现在,三位医生已能进行常见疾病的一般处理,到现在收治的近400名病人,有一人死亡”旁听者对这个数据表示惊诧,即使是医疗发达地区,这样低的病死率也是大可渲染的业绩了,可李刚的话里却只有遗憾,仿佛另外那300多名病人无甚可表,直言不讳道:“这是个教训”。
患者大致情况如下:神经外科收治了一位颅脑外伤的病人,手术顺利,术后恢复中,病人洗澡突然晕倒,等叫来神经内科的医生时,已是回天无力。“这是肺栓塞,如果有卒中单元的话应该可以避免”。
于是,下一步是建设卒中单元,教学培训、康复技师培养、病房设置……千头万绪拧成一股,不忘加强宣传,“在建设卒中单元的同时,我们利用医院、县电视台等平台扩大宣传,12月当月出院病人有83人。”半年时间,神经内外科的合并业务量已经翻番还多,“我们还和神经外科合作,进行神经介入诊疗,开展了新疆县级医院第一例全脑血管造影,累计已开展6例。”现在,莎车县人民医院拥有新疆县级医院唯一的卒中单元,其诊疗水平也已位居喀什地区前列。
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不忘科研工作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指导当地医生撰写论文,申报新疆自然科学基金,举办教学示范查房,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医教研水平而做的努力。“下面我还想在莎车组建全疆第一个县级脑血管病防治网络,已经向当地医院领导提交了报告,建议成立一类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新疆莎车和上海浦东常见疾病的对比研究,也会获益良多……”
新疆与上海的风俗迥异,说到这个话题,李刚有些小得意:“这次维族新年古尔邦节,阿里木主任邀请我去他家做客,还有当地医生结婚,邀请我当证婚人。”李刚把这些视为肯定,视为荣誉,也是因为他首先将援疆工作视为了责任,“责任即荣耀”也算给这位讷于言却敏于行的医生一个比较恰当的注脚了。(宣传部)
李刚,男,1972年生,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双博士(MD&PhD),毕业于德国马尔堡大学、复旦大学,2011年6月回国,2012年7月进疆参加莎车县人民医院医疗援助工作。在回国后1年多的时间内,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各类基金资助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与癫痫的临床与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