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丰:我在时刻准备着
1993年的他来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求学,1998年的他来到浦东这块百业即兴的热土任职,2001年的他成为东方医院第一批完成三年轮转的医生;2010年东方医院成立上海市卫生应急救援队,2012年获批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他作为首批骨干力量参与到这支队伍的组建,见证了这支队伍的成长;2012年他被党员公推直选为外科一支部党支部书记;2012年的他晋升为骨科副主任医师;同年成为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CIOT)中国上海分会关节组委员;2013年经科主任安排作为主诊组组长在南院负责临床工作;2014的他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最年轻的队长开始带领队伍开展灾难应急救援。
这是一份“年轻”的履历,却讲述着一段简单但厚重的历程。
他说:这份工作真的“蛮有劲”
对于身兼数项工作的蔡俊丰来说,其工作的忙碌是可想而知的,从他那表情不算太丰富的脸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也许这就是工作带给他的快慰吧!他总爱说的一句话是“这份工作真的蛮有劲”。
九十年代的浦东正值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之际,九十年代的东方医院也是改革的大踏步时期,大学刚毕业的蔡俊丰来到东方,来到骨科,开始他至今为止十六的年的东方之缘。
在东方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及科研工作的他,曾先后到德国、瑞士、香港等地研修关节外科,在关节创伤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他积极开展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应用数字化的技术进行膝关节置换,并将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性的骨科专业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改良的肱骨近端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填补了浦东新区的空白。他目前主持上海市科委课题一项,卫生局课题一项,以第2责任人参与上海市卫生局课题一项和浦东新区科委课题一项;以第4责任人参与浦东新区区级课题一项并因此获得了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获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务工会职工科技创新一等奖,另参与市级区级课题多项;以第一责任人完成院级课题1项;先后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3部。十余次在国际国内骨科会议上发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是这种对工作“执拗”的热情,铸造了他虽年轻却成熟的经历,虽含蓄却显著成绩。
他说:“我是医生,也是救援队员,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提供最有效的救治”
2012年我院获批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蔡俊丰作为首批骨干力量参与了队伍的组建工作。近年来,救援队参加了多次市级/国家级的救援演习,以及国际会议和赛事的保障工作。2014年,他这位年轻的“老”队员,因卓著的“战绩”被前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李增春推荐为新一任救援队队长。
今年8月2日,昆山爆炸案发生后,蔡俊丰接到院长的指令,立刻率12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火速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在负责协助转运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成功抢救了五名大面积烧伤伤员脱离生命危险。在这次保障任务中,救援队员们在他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将一批批伤员安全运抵到上海、南通等地的专科医院。
回想起当天的救援工作时,蔡俊丰还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触。他说:“紧急救援工作与做临床不同,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事业,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有效的救治。我们的救援队员来自不同科室,平时都很忙,但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大家无论在训练还是执行任务时都会积极参与,认真对待。这当然也离不开我们院领导和各队员所在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投入应急工作,我为能在这样的队伍中工作而感到荣耀。”
他说:“我真的很幸运”
从医16年来,他连续5年获得个人先进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生,他为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申请补助,甚至捐钱捐物,让其顺利完成治疗,对一些高龄患者的禁区手术,他甘冒风险从不拒收。
他一直说自己很幸运,从一个骨科医生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有很多帮助和引领他的人。有理解他的病人,有支持他的领导,有关心他的同事;在每一次救援任务中离不开队员们的守望相助,每一次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救援队员们共同的努力,每一次的成长离不开“东方“的引领。
我想,蔡俊丰医生其实就是那个为工作、为生活、为病人、为救援队时刻准备着的人,这其中有不懈、有静谧、有笃定,有坚韧,但我坚信那绝不是“幸运”其实“幸运”从来不是那么简单,而是机会撞到了努力!撞到了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