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洁:用生命影响生命,打造东方“暖实力”

发布日期:2020-08-14

在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医务社工在回应患者与家庭心理、社会层面的需求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开始看见更完整的个人。”

 

今年5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共同公布了2019 年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入选名单,我院社工部的庄洁是其中之一。“医苑新星”颁给医务社工,这是头一回。这也意味着医务社工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在听了庄洁与患者的故事后,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医务社工的价值。

 

倡导者,在病房探访中展现价值

病房探访服务,是东方社工的主要工作之一。来东方的头三年,庄洁目睹了无数生死。每周固定两个半天,她在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做病房探访服务,打交道最多的,是被诊断为晚期肿瘤的患者。

四十一岁的岩妈妈,有着准备出国读书的女儿、工作努力的丈夫、远在新疆还未知她病情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旅程,岩妈妈把坚强的一面都留给家人,只在庄洁面前说出心底话。当胸口痛到无法抑制泪水时,她不再一个人承受所有的重负,庄洁送上了一个轻轻的拥抱。三十五岁的云姑娘,在想生育孩子时被诊断为癌症,五年三次复发。云妈妈看到女儿就想流泪,庄洁告诉她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一份母爱;云爸爸总是默默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庄洁每次遇到都与他说说话……庄洁慢慢了解患者的经历、心路历程,也感受着他们最真实的情感。“除了最大程度减轻他们的痛苦外,我更多倾听他们的感受、连结家人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陪伴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结,寻找生命的意义。”

早在2000年,东方医院开大陆医务社会工作之先河,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六年前,庄洁来到东方。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社工部主任吴晓慧对她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让她潜下心来做擅长的事。

尽管东方医院为庄洁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相比西方100多年发展所形成的的成熟体系,医务社工在国内依旧属于新兴职业。庄洁把自己形容为“倡导者”。“我们和心理医生很大的区别在于,患者会主动去找心理医生,但患者并不了解我们是谁,甚至医护人员也不清楚我们能做什么,有时会把我们当成义工。”她在部门吴主任的带领下主动去找临床科室沟通,做病房探访,不停地进行自我介绍。2016年,神经内科病房也成了她的服务阵地。“科室主任的大力支持相当重要,我也感受到院内越来越多的人文关怀。”庄洁说。

 

开拓者,从住院患者到门诊病人

为慢性病患者服务,是东方社工的另一个主战场。得到神经内科医生的认同后,庄洁开始更主动的“出击”:把服务人群从住院患者拓展到门诊病人。这个时候,她更像一位“开拓者”。

周三下午两楼的帕金森专病门诊,庄洁手揣着一沓小单页,守候在候诊的走廊上。单页上有新一期帕友小组和俱乐部的招募信息。“帕友”,是东方医院对帕金森病患者亲切的称呼。疾病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等多层面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伴随而来的也有疾病的污名化。患者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逐渐减少社交,封闭在家。这也让照顾者的压力与日俱增。

庄洁为有意愿接受服务的帕友组建微信群,并发起组建包括帕金森专病、康复科、中医针灸科的医生、神经内科的护士长在内的多学科团队等,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资讯分享,搭建患者间、医患间交流的平台。

庄洁则继续为“帕金森病友支持小组”忙里忙外。这个线下小组的主题聚焦“金彩生活”,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构建帕友的同伴、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使其更正向地面对疾病与生活。除了健康讲座,还包括帕友健康管理经验分享、太极拳学习、“你是我的同心圆”分享家人的支持、代表帕金森的红色郁金香制作、帕金森诗歌朗诵及“我们的金彩生活”影像作品发布会等,支持小组见证着组员们点滴的成长。75岁的佘奶奶满头白发,状态却特别好,她会在微信群鼓励帕友,也会在小组活动中教打太极,“从病人身份变成了同伴支持的角色,赋权病人,鼓励他们携手同行面对疾病。”庄洁说道。

在小组毕业典礼上,庄洁根据每位组员的特性准备毕业证书:乐观大使、微笑大使、健身达人……每期毕业照成了组员最珍贵的回忆。从2016年开展至今,帕友支持小组已举办了五期,共计五十多人参加。毕业后的他们则继续定期参加俱乐部服务,至今已有近百位会员,成为帕友们的温暖大家庭。

 

陪伴者,这是一种力量的传递

让庄洁颇有成就感的是,活动举办后,病人的数量潜移默化在增长,依从性和满意度也在提升。甚至有帕友经朋友介绍后从莘庄特意赶来,说东方的服务好,东方的医生打心眼里关心他们。

六年来,庄洁点滴积累起来的工作成效正在被看见。在神经内科病区张贴的科室服务宣传海报上,帕金森服务的照片也呈现在上。“这意味着我们的服务真正融入到科室的常规服务体系中,成为了一部分。”医务社工对帕金森服务的探索,拓展了临床科室慢性病的实践模式。庄洁说,神经内科医生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需求也变得更为关注,有了更多回应。

庄洁负责的《小组工作介入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干预》项目入选了2017年上海市卫计委医务社工评估项目,并完成《小组工作指导手册》,为社会工作介入慢性病患者服务提供本土的实务指导。接下来,她希望把帕金森病人的支持服务做成一个慢性病连续性照护体系。“打通医院和社区之间的界限,建立转接机制,链接社区当中的资源。”

因为疫情,线下小组活动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不少帕友每周三看完门诊都会来敲庄洁的门。“他们来看看我,与我说说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柔软,但这种柔软又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力量的传递,医务社工的努力正汇聚成一股“暖实力”,成为“爱在东方”的又一条美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