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内科鲍欢主任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特殊的微信群。她经常会收到这个群发来的微信:“病人,吴某某,56岁,发病1小时,右侧偏瘫,15分钟后到急诊”“32岁男病人,突发头痛呕吐,血压180/110mmHg,已经出发,10分钟左右到急诊……”,这是一个名叫“时间就是大脑”的微信群,鲍欢说在这个群记录了她许多的工作历程和感悟,那里面有感动、有喜悦、有困惑、有努力,也有许许多多与急救工作人员战斗过后的情谊,点滴尽融其中。
记者手记
2011年东方南院开张了,带着对职业的使命和憧憬,我第一个来到南院开展脑卒中工作,初创时期的苦与累对我来说已经快遗忘了,但其中滋味却始弥深刻。“从三林急救站点的陆向辉,这个地地道道的三林人,给我们的院前急救团队组了名为‘时间就是大脑’的微信群;杨思站点的潘浩,这个老120站长,草拟了急救车上的‘告知书’;北蔡站点的汪超—这个临床技能全面的120站长,第一个用我们共同制定的流程:预警电话—微信汇报—车上告知—院内交接,送来了第一例发病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与120中心的急救人员至此建立了亲密无间的“生命通道。”” 通过结合各个站点实际和东方南院卒中工作的具体流程,我们逐一开展培训、座谈,不断总结分析,沟通交流、教学相长,成效逐渐显现出来。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各站点的工作全面“开花”,每个患者入院后的诊断、治疗、预后,我也会通过微信群反馈给大家,东方医院的脑卒中工作开展起来了,关键是急性期的患者得到了最好的治疗。2015年上半年上海市急性缺血性卒中质控检查会上通报,上海市东方医院的静脉溶栓数量是上海市第一,溶栓质量名列前茅。我们的医疗抢救,已经由院内院外用心链接一条“速效”的“绿色通道”。这是种开放带给我们的成长。虽然过程多舛,但大家都觉得很幸福、值得!
在东方南院这块年轻的土地上,处处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