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茹,一个东方医院耳鼻喉科的 “新人”,经过12年漫长的医学培养,在东方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她说:临床工作考验的不仅是学到书本知识和听到前辈经验,更需要“真刀真枪”的实践应用,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患者是我临床工作中的好“老师”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患者是我们最重要的‘老师’”张茹说,“在诊治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患者,一方面给患者带来愈后的喜悦感,另一方面我们也可根据临床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真正做到个体化诊疗。”经过两年的筹备,去年耳鼻喉科成立了耳性眩晕专科,经过一年的诊疗,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将“个体化诊疗”方式进行了充分应用,比如对急性期BPPV的患者,他们采取的“复位前镇静,缓慢诱发”的方案,使近半年来几乎没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又比如他们对偏头痛眩晕患者采取的“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相结合治疗”缓解了患者的焦虑,从而去除诱因,增强了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的生活模式—— “Format A和Format B”
继续再教育是医生们汲取知识和经验的源泉。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带给医生群体最多的并不是外滩美景和东方明珠的璀璨,而是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的国际性或全国性的高水平会议。“我曾开玩笑的讲过”医生的两种生活模式:Format A=6 days Work+1 day Meeting,“Format B=5days Work+ 2 days Meeting(不是在上班的道路上就是在开会的道路上),这大概也是我舍不得离开上海的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吧,能通过这些会议能最快、最多的获取业界大师们丰富的经验。”
教学相长中取长补短
“NCBI,Up-to-date, 知网……是我们医生最好的朋友,这里的知网可不是“知音”的网络版哦(笑!),它是同行和先辈最新研究成果的发表网站,最近有句流行话有问题,问度娘,在医学界可以翻译成为“有问题,问NCBI、Up-to-date、知网”张茹笑着解释,白天临床遇到的问题,晚上回家就去这些网站上找答案。
两年前耳鼻喉科获得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和MBBS班耳鼻喉全英文教学的课程,作为骨干教师的张茹承担了这两项教学工作。张茹说在教学过程曾碰到有学生问她亚甲炎和化脓性甲状腺炎的区别,由于化脓性甲状腺炎临床少见,因此她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去查了两个疾病相关的书籍、文献并把资料整理后发给学生。张茹说“其实教学就是一个‘教’与‘学’,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很多学习的途径,我们在吸纳的同时也要反哺,我觉得这是最富有 ‘生态’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