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上山下乡”者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毛泽东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运动中所提出的一个口号。在二十一世纪也有许多勇闯广阔天地的“上山下乡”的有为青年。 踽踽独行的“上山”者 初见韩俊毅,是在消化外科的专家门诊室里,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着无限能量的医生阅然于目。他曾以毕业总成绩第一名的身份被免试推荐继续在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2009年经过教育部的层层筛选,他成为国家公派赴瑞士留学17人之一。至此,开始了自己的“上山”之路。在瑞士读博期间,师从著名肿瘤研究学者Spagnoli教授及巴塞尔大学医院外科主任Oertli教授,从事肿瘤外科临床工作及实验研究。身处异国他乡,阿尔卑斯山的冷峻与寒冷赋予他坚强和执着的学术个性,在那里他没有休息天,没有娱乐日,伴随他的只是枯燥的科学数据和实验仪器,但他却能在这种枯燥与寒冷中体味到知识温暖与情趣,他一直说这是一种攀登所带来快感,这是一种希绪弗斯式的乐观与上进。 斗志昂扬的“下乡”人 在采访中,韩俊毅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的思想。 回国后,在从事繁忙临床工作同时,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援滇医疗队,最终实现了他“上山下乡”的理想(从阿尔卑斯山上下到云南边远地区)。援滇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那里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临床工作中。辛勤的工作终结硕果,在最近的云南省县级重点专科评审中,他援建的普外科在27家参评医院中脱颖而出,名列全省第七,在楚雄自治州四家参评医院中名列第一!繁忙的临床工作也是援滇工作的重头戏,在科主任的支持和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他成功建立了甲状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需要化疗的病人,如今在家门口花五百多元就可以接受“东方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治疗。通过他半年多的言传身教,他的下属都称自己为他的“韩粉”。援滇即将结束前,家中传来亲人罹患肺癌的消息,祸不单行,几乎在同时又传来外婆突然去世的噩耗,在悲痛与不舍的矛盾心情中,他辞别了云南这片热土。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在瑞士留学期间,他就一直思考如何引进瑞士的优质医疗资源。在世博召开之际,他协助巴塞尔大学在世博园召开“巴塞尔日科技大会”,初步实现了包括我院在内的上海部分大型三甲医院与巴塞尔大学医院的第一次对接。随后又作为其大学代表团唯一一名中国人代表,见证了与同济大学医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使“中瑞科技合作交流项目计划(SSSTC)”成功立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上山下乡”的奔忙与锻炼,凝炼出他的坚韧、不懈和天地与共的胸怀,也许是阿尔卑斯山给他带来了自然境界的恬淡,也许是滇池荷乡赋予他道德境界的责任,他说他会一直用一个合格医生的标准来肩负医治病患的责任。我想正是这简单纯朴思想才能真正诠释出那种天地境界的精神内核吧! 韩俊毅简介: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同济大学博士(Ph.D.),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M.D.),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客座医师,瑞士联邦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是欧洲癌症研究协会(EACR)、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SMO)会员。2010年入选浦东新区普外科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目前担任我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宣传科 | |
[关闭此窗口]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