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方医院2022年初刚入职的眼科新引进人才,金海鹰主任目前担任了我院眼科带头人。“身为医生始终保持一个谦虚和求学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年龄”,金海鹰说,“因为我们的初心使命是要救死扶伤,学的越多,医术越精湛,病人也受益越多”,这是金海鹰的工作总结,也是他的工作追求。
1.学医的萌芽与从医的初心
医学家庭,向来是传承医道的好载体,从小浸润着医学气息,从医的种子依然不知不觉间在心中埋下,金海鹰也是。“我的外祖母是一名乡村医生,母亲是哈市某三甲医院很有名望的妇产科主任”,他骄傲地介绍着。
儿时的种子随着岁月的滋养茁壮成长,高考时金海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医生的工作太重要了,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技术。”对医学的热忱,鼓励着他从大学期间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保送继续攻读医学研究生,也支撑着他出国深造至走好每一段从医之路。
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年轻时候的一段经历,当时他被推荐参与“防盲车”的公益复明活动,车子在广东省各个县医院穿梭停留,为医疗水平欠佳的地区提供眼科诊疗服务。当时有位老年病人双眼情况很差,已经失明,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哪怕公益活动进行了补贴,家里也拿不出给老人治疗眼睛的费用,“我们早把能看到当作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有很多人看不到,或者没能力(治疗费)看到。”后面金海鹰通过当地残联申请,免费给他做了手术,“我还记得术后给他揭开纱布的时候,他激动地喊道‘我能看到我孙子了!’而且不用搀扶自己就能下(防盲)车。”他为老人复明后的喜悦而喜悦,也为解决了一个家庭上的问题而感到欣慰,“更我感觉到医生这份工作的切实的意义,也备受鼓励”。
2.千里马的偶然和良医的必然
“一路走来,我最幸运的是遇到了我的老师们。”保研时,金海鹰坦白自己并不甚明晰自己的志向,只恰好得知眼科学的郭海科教授治学严谨、医术精湛,考虑自己极强的动手能力,金海鹰顺势接住了这支来自精细的眼科的橄榄枝,“郭教授是我在眼科的领门人”。
“第二位引路人是我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导师Gerd U Auffarth 教授“,金海鹰说:“我作为眼科专业的翻译,在他讲学时得到的赏识与邀请”。几番历练捶打,这时已经在屈光和眼前节领域小有建树的金海鹰,开始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碰巧也遇到了第三位“伯乐”的邀请——著名玻璃体视网膜与小儿眼科手术专家赵培泉教授邀请他作为白内障亚专科带头人到上海就职,这份邀请却与金海鹰的眼科全面发展的个人学科计划不谋而合。而经过又一个7年的沉心历练,他的眼底手术与小儿眼科手术技术已完全过关。
作为学生,金海鹰跟着三位伯乐的步伐,病房、手术室、图书馆、实验室……都有他刻苦练习或学习的身影。而作为医生,将心比心地考虑病人的难处,以严谨规范的医疗操作治愈伤患的苦痛,以活跃的思维推动眼科技术进步。一次次偶然且正确的选择,看似是上天对幸运儿的眷顾,然则每一段经历沉淀下的丰厚成果却证明,又是每一步踏实前进的必然结果。
3.百年的东方和勃发的未来
在等一个眼科全学科发展平台施展拳脚的金海鹰,在今年遇到了东方医院。“虽然东方医院是很年轻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但没有人能忽视它的发展,我需要东方”。金海鹰认为东方医院是上海浦东精神的现实例证,正是因为“既能吃苦也敢拼搏”的精神和睿智长远的管理谋略,所以才有浦东新区开放30周年的傲人成绩,才有东方医院突飞猛进的实力水平。而且东方医院秉承的“爱”的观念,更让金海鹰非常动容,“不要被钱和权诱惑,要时刻记住立志选择从医时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初心”。
“我的业务能力不仅过关且技术全面”,这是金海鹰较其他人的优势,也是他坚定选择来东方医院的原因之一,“我有信心东方(眼科)也需要我”。从全国的数据看来,眼病诊疗需求非常旺盛、诊疗效率相对更高,这对诊疗人才综合素质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海鹰提出围绕眼科的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策略展开工作:首先是医疗临床业务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提升,“尤其是比较能代表学科学术水平的眼底手术等临床操作的技巧和质量的提升”,具体的亚学科的发展还要徐徐图之。
除医疗业务之外,教学科研是另一发展抓手,从医执教相辅相成,金海鹰期待眼科团队的共同进步,“希望我的经验、手术方法和一些创新发明成果能帮助团队能力成长或者有所启发”。诊治一个病人是为一个人、为一个家庭服务,而培养一群合格的医学人才则能为更多家庭,为整个社会服务。
“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策发大慈侧隐之心,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不忘记自己作为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坚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挑战自我,坚持追求极致全面精湛地掌握临床技术,坚持开阔思路不断创新技术并转化应用。当问他这样的目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坚定的回答:“为的是让每一位诊治的患者都看见这美好的世界,为了让他们都得到最好的治疗”!
(陈周可嘉)
人物介绍:
因为业务全面且精湛,金海鹰16次受邀在国家级与省级等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发表SCI论文近30篇,发明多项具有引领性的创新技术,获得专利6项,多项技术成为国内很多眼科医生的首选方案。担任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上海市卫健委临床研究等多项研究。而金海鹰在眼科领域的所有的努力,“为的是让每一位诊治的患者都看见这美好的世界,为了让他们都得到最好的治疗”!
人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