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往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这次的人物访谈是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展开的——作为本部外派到吉安的专家刘养洲,他也是吉安援沪队伍副领队,目前刚刚完成在上海为期近2个月的支援任务,返回吉安、结束隔离。作为吉安医院医务科主任兼体检科主任,他将“急救”的专业和“救急”的能力贯穿到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做生命健康的救火员。
临危受命,做东方吉安的救火员
因为东方医院集团的抗疫援沪的号召,今年4月,刘养洲以江西吉安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副领队的身份,带领江西吉安169名队员匆匆奔赴上海“逆行出征”;5月底,完成援沪工作的他不能回家,因闭环管理随大部队返回到江西。一般派出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在外任期为1至2年,而从2018年底至今,刘养洲留在江西吉安已经超过3年,这份外派的归期也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江西方面的多次挽留、上海东方医院集团内对区域医疗的整体帮扶的安排以及刘养洲内心对吉安的牵挂与责任。
其实最开始临时接到“救火”问询:是否愿意成为外派专家去吉安时,刘养洲也没想到会在这边停留这么久,但是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作为吉安老区的一所有着浦东发展速度的、充满活力的医院,它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上海市东方医院本部在技术和管理的长效支持,而刘养洲也在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吉安担任或同时兼任了普外科执行主任、医教科主任、体检科主任多项职务,被委以各项重任。尤其在医务工作方面,刘养洲注重现有人员条线的梳理及划分责任制——从一开始的人员不足、条线不清,到目前即使他援沪不在月余,工作也能够正常运转。后来,他的工作重点逐步放在“捋顺”体检这条线的业务和管理,“目前体检科的工作基本上已经走上正轨,我的目标是提高团队的自主能动性,不论我在不在吉安工作都能持续发展!”。通过屏幕刘养洲兴致勃勃向我们展示了他所在吉安医院的环境,屏幕这边的上海东方和屏幕那边的吉安东方,对刘养洲来说一样重要,“都是咱们东方嘛。”来自东北的汉子爽朗地笑着说。
赣沪情深,做抗疫工作的救火员
4月,因上海疫情形式严峻,刘养洲带队奉命赶来,从4月19日着手接管源深方舱,直到5月26日完成顺利休舱,共收治5125名病患,收到了患者53封感谢信,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投诉 、零死亡,国务院联防联办巡视组视察给与医疗工作一致肯定。
但其实,刘养洲和队员刚接手方舱工作时,点位长曾担忧地下了定论:“任务太艰巨了,你们不是本地人不了解情况,肯定做不好。”这所方舱医院前期负责的医院接到临时任务需全体人员撤走,留给东方的交接时间仅有短短数十分钟,大家很难完全了解环境和工作流程;再者,刘养洲和他的队友们来自江西和海南的9个县市区、共21家不同单位,彼此之间不熟悉,虽然有90名医护,但相对前期120人的配备,人数远远不够,同时也缺少专业的信息、物资等运行保障人员;最重要的是,疫情正处于高峰期,方舱里面已经有近两千名新冠病人,还有每日要新接收和出舱的病人,再加上更换信息系统、更换核酸检测单位……尽管进舱前制定了各种工作流程、制度、预案等,现实还是狠狠地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急救”的老将刘养洲迎难而上,摸着石头地开始了超负荷的“救火”的工作:头一周,所有的工作计划都要重新安排,刘养洲亲自深入方舱各区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捋顺工作流程,积极对接各部门,每天工作部署的视频电话、信息、会议不断。为了第二天整个团队平稳有序的工作,他经常晚上11点多睡觉、凌晨3点多起床,反复沙盘推演工作及人员安排,6点钟准时发布工作布置。队员很是钦佩,开玩笑地说:“这个小老头很有精神头,不知道累,不知道饿。”队友们也十分配合,即使最开始时每天都是清晨出发,深夜回来,疲惫不堪也没有怨言。
也因此,点位长的话只应验了半句——虽然任务艰难,但是刘养洲和队友们出色的完成了源深方舱的防疫“救火”工作。在刘养洲的带领和队友的支持下,源深方舱有了自己的运作体系,从医疗、护理、院感到后勤保障、心理疏导各项安排一应俱全,面对突发情况也不慌乱。“这是我们方舱的点位长和我的队友为我做的生日小视频”、“这是其中一位队友亲笔写的小卡片”……一说到这次从吉安带队援沪的“救火”经历和他的队友,屏幕上刘养洲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也掩藏不掉语气里的骄傲。
关爱健康,做生命保障的救火员
在刘养洲的朋友圈里,除了本次带领团队援沪经历,最多的内容就是他在夜跑时拍下的江西夜景。因为喜欢运动,又是急救专业,再加上擅长沟通协调,在来吉安之前,刘养洲曾多次担任医疗指挥官多次为体育赛事做健康安全保障,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上海大厦垂直马拉松比赛、马拉松第十一届戈壁挑战赛等赛事都有刘养洲做医疗指挥保障的身影,为运动员的生命健康做“救火”保障。
来吉安后,这样的赛事机会少了很多,但是刘养洲对于生命和健康的关注没有搁浅,“作为医者,不仅要关注于眼下的病人的个体治疗,也要放眼于人群的健康,技术先进也要不忘初心”,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在工作之余,刘养洲喜欢和同在东方医院的多位好友构想有关“健康管理”的设想,结合以往的赛事急救经验和相关新闻热点话题,这份设想也愈发丰满,“还未完全落地,但我希望我这个‘救火员’还能发挥更多的作用,能让大家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陈周可嘉)
人物介绍:
将“急救”的专业和“救急”的能力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好当生命健康的“救火员”。
人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