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黄国鑫: 永远充满热情、做患者信赖的“黄药师”

发布日期:2024-03-07

说起黄国鑫,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黄药师”,学药从药近二十年,他一直忙碌在药房与临床一线,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保驾护航。他是东方药学大家庭中平凡却又不普通的一员,只因他身上的标签与参与的工作,一直在不断丰富、深化,国际应急医疗队员、援鄂医务人员、团委委员、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始终不变的,是他一如既往的热心与真诚,好像无论是在哪里遇到他,只要你有药学相关问题,他都会耐心地为你解答。

行走的“药学百科全书”

“不是在药房卖药的,就是在医院窗口发药的。”这是老百姓对药师的朴素印象。药师工作繁琐吗?对于每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药师来说,发药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岗”。回忆起刚到门急诊药房发药的场景,黄国鑫还历历在目。“那时候,门急诊药房下面近千种药品,它们的摆放位置和货架都要靠大脑去记忆。”秉承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理念,他将药品的布局图画下来反复记忆,一周时间,他就将药品位置记得清清楚楚。“大黄,这个药在哪儿?”“大黄,你帮我看下这个药……”慢慢的,黄国鑫成为了科室里的“药品速查大师”,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有问题,找大黄”便在科室里流传开来。

近乎“强迫症”的对待发药工作,已经成为黄国鑫的职业习惯,从拿药单、发药到叮嘱患者药品的用法等注意事项,每一个流程都一丝不苟。“我发过的药品我都记得。”这种自信来源于持之以恒的用心。

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创新,形成更好的流程?这是黄国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值夜班的空闲时间,他将能够拿出来的药品说明书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并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同事一起学习。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让黄国鑫的“药学知识库”变得更加系统、有逻辑。在2010年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的“药学知识比赛”中,黄国鑫与团队共同获得了一等奖,“我们团队在比赛中是断崖式的第一名!”谈到这已经是近15年前的奖项,他仍然非常自豪。

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他在工作上游刃有余,黄国鑫在哪个窗口发药,哪个窗口就是“药物咨询窗口”。“医生,这个药我怎么吃?一天吃几次?有什么忌口吗?”这都是在窗口发药时,常遇到的问题,黄国鑫每次都会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困惑,并告知药品用法和注意事项。“同事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叫‘行走的药学百科全书’。”他笑着说。

冲锋在前的“先行者”

2012年,黄国鑫迎来了药师生涯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他志愿加入应急医疗队,成为医疗队内唯一的药师。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队员,仅有药学知识是不够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还要学习更多临床知识和技能,常利用休息时间来学习灾难急救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内科、外科的书我都看,现在家里人有个轻症我都能判断出来了。”他笑称自己是“不太专业的全科医生”。4年时间,他去到了3个国家,参与了6次联合演练,参与保障了超30余次的重大活动,自己也从应急救援的“小白”成长为“轻伤员组组长”。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黄国鑫第一批主动报名参与支援。“怕吗?”“怕!”他神情变得严肃。但“怕”不代表畏惧。在接到通知后,他便即刻携带4吨药品随队出发驰援武汉。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正能量似乎是黄国鑫的“特异功能”,援鄂期间,他坚持记录他的“黄药师手记”,讲述他与战友并肩奋斗的小故事,也抒发他在一线工作中的所思所感,被队友纷纷转发,也在各类主流媒体上,留下了他的故事。

疫情三年,处处留下了黄国鑫奔波忙碌的身影,他曾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坚持到深夜,也在一次次团队作战中形成了各类工作指南,热心分享、传授经验给每一个来求教他的人……“有困难,找大黄”慢慢从科室内部,走向更大的集体,他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与他接触过的人,作为一名党员,20236月,党建刊物《支部生活》对黄国鑫进行了专题报道,“生活虽苦,但要甜着过”——这个标题见证了他一直以来的心路历程。

东方科普志愿“特种兵”

在药房里给患者讲用药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何让更多的人受益?在空余时间,黄国鑫一直是身边朋友的“黄药师”,每次遇到向他请教的用药问题,他总会不厌其烦的详细解释,从“讲清楚”到“讲生动”。有一次,一位朋友在听完后提出建议:“去做科普讲座吧,你讲的太好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太希望有专业人员这样来讲解了!”2020年,黄国鑫开启了科普志愿者的“第一课”,他与医院团委、同济大学团委共同策划了一场线上主题团课,面向大学学生,为进一步增强与“网友”的互动性,他建议通过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来直播。在他看来,“对不同的群体科普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这样传播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这次直播效果让黄国鑫的“思路打开”了。于是,从2020年至今,他累计参与线上、线下科普活动超百场,惠及受众包括学生、社区居民和职场员工等各类人群,并获得广泛好评,而“黄药师”这个称呼也随着科普次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

2021年,浦东新区团委在做“青春篷篷车”的项目志愿活动,倡导大家到郊区为乡镇村民进行灾难科普。“当时没有人愿意去,因为路途实在太远。”黄国鑫说:“我想到,地方偏,不就代表就医也困难么,科普的意义更大了!”他就像“东方代言人”一样,在一年时间里,对浦东新区郊区超20个乡镇进行科普。“后来也会有乡镇村民来到我们医院联系我,我会根据病情向他们推荐临床科室。”在乡镇村民眼中,找到东方黄药师就放心了。

后来,他又持续到不同地方、不同社区进行科普讲解和志愿服务,黄药师的“忠实粉丝”也变得越来越多。为将这份“热爱”延续与扩大,黄国鑫与团委的小伙伴一起,致力于建设一支东方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团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我们的科普之路就能越走越远,更多受众能够从科普中获得帮助。”他说“做科普、做义诊、做志愿就是要不怕困难,用专业,也用真心。”这是黄国鑫多年来的志愿服务心得。

正是这样的信念,敦促着他步履不停。去年,黄国鑫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是荣誉,也是压力,但我初心不变。”黄国鑫说:“在朋友眼中我好像是个‘怪人’,总是干的最多的那一个,但我认为有意义就都值得!”“怪人不怪”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怪”,让他收获到了同事的信任、患者的信赖,同时也帮助到了更多的人。

如今,黄国鑫已在药学领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骨干”,而他更多的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带动院内其他青年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为更多人群进行科普,让安全用药“润物细无声”。(张宁)

黄国鑫.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