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主治医师胡韬: 做有“梗”、有冲劲儿的“东方青年”

发布日期:2024-05-30

清晨,整个城市刚刚苏醒,胡韬已经在来往医院的路上。早交班、查房、上手术,匆匆吃过饭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在手术室里为患者争夺时间与生命,“重建”患者和家属的希望。大多数时候他需要加班到深夜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而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他必须要处于待定状态。作为青年医生的胡韬,便是在这样的工作节奏中度过一天,并且周而复始,于忙碌之中寻找平衡。

积累“经验果实”

回忆学医初衷,胡韬坦言“并没有想太多”。高考结束后,志愿的选择仿佛是人生的一道岔路口,许多人迷茫又慎重,但他却有着坚定的目标——学医。只有他自己明白,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那段时间里被疾病缠身的亲人,“如果家里有人是医生就好了”,至此,他按下了求医的确认键。

就这样,胡韬带着对医学的憧憬步入了医学殿堂。“也曾迷茫、怀疑过。”胡韬回忆:“每天都是动物手术。”但日复一日的实验终有回报,历经十几年漫漫求医路的他,在2017年入职东方,并带着他的理想与追求,在这里继续发光。

在谈及专业时,他提到,脊柱外科的手术风险很大。一是因为术中操作稍不注意患者便会瘫痪,二是因为患者对手术的期待值很高。

许多前来就医的患者和家属希望这里是“奇迹”发生的地方,而“奇迹”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像胡韬一样反复锤炼手术能力的脊柱外科医生的“经验果实”。

徒手、快速、准确是脊柱外科医生的“标配”技能,而为了练好这项技能,更是为了打好手术操作基础,胡韬在学医期间做了上千例动物手术,在从医期间只要有机会,就积极报名院内院外组织的每一场临床培训,他认为:“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就是把临床技能掌握的‘炉火纯青’,才能在为患者手术时从容应对。”

对脊柱外科来说,没有比看到患者“重新站起来”更让人欣慰的场景。去年9月,一位因车祸面临高位截瘫的患者在科里所有医护的努力下,成功的站了起来。“我们都很感动!”作为手术团队成员之一的胡韬激动地说。也许手术没有办法让患者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作为医生,他希望能竭尽全力为患者争取最大获益,这不仅是对患者本人,也是帮助家属“站起来”。

脊柱外科好似一个时刻上演“奇迹”的地方,因为这里经常会出现“医生,我站起来了!”的声音。每个外科医生都有一个主刀梦,厚积薄发,胡韬正不断以技术为立身根本,时刻准备着“挑起大梁”的那一刻。

探寻“奇迹秘诀”

对青年医生而言,探索、学习是临床工作的必修课,胡韬也不例外,想要成为创造奇迹的人,就要有创造奇迹的本领。

作为科里的“学习积极分子”,他先后两次赴美国进修脊柱外科专业。回国后,他将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学运用到东方的病人身上,效果明显——科室收到患者的锦旗量递增。

“创造奇迹”的难点在哪儿?在他看来,“奇迹”手术的难点不仅在于手术的操作,更在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二者缺一不可。他认为,医生把手术做好,患者恢复的好,这就是“创造奇迹”。

他的对工作的热情,对专业的积极,对患者的用心也让他成为了院内许多青年医生的“标杆”,这一切源自于他的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做到‘浦东人民治病不过江’,还要做到‘浦西人民过江来治病’。”这是脊柱外科主任吴德升在科里时常说的话,也是胡韬为之努力的目标。

伴随学科与团队的成长,脊柱外科的患者越来越多元化,从浦西来、从江浙沪来、从更远的外地来……他说:“更多的人认可我们,也是我不断鞭策自己的原生动力。”

在“探寻奇迹”的路上,他不曾有一刻停下,积极、果敢、有冲劲儿是他的代名词。付出终有见证,胡韬在医院连续六年的年终考核中,获评“优秀员工”称号。

而今,他提到自己除了是一位合格的临床医生外,又有了新的身份——大学教师,就在前不久,他所带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顺利答辩,即将毕业。

创新有“梗”课堂

“医教研不分家”,在胡韬入职东方的第二年便接过了上一任骨科教学秘书的接力棒,后又担任外科规培基地骨科规培秘书一职,正式开启了他的教学之旅。他说,培养学生是作为医生的责任,他认为,能把老师传授给他的知识和他自己总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医学传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也做到了。

如果你无意间走过胡韬的课堂,发现有人在哈哈大笑,不要怀疑是没人在听课,那反而是学生聚精会神后的“精神奖励”。

不会讲脱口秀的医生不是好老师。在胡韬的课堂上,前25分钟,你会感受到医学的严谨,后20分钟,你会体会到医学是严谨与有趣并行的。

“一堂课45分钟,我发现前25分钟学生的精神是集中的,但后面就开始精力分散了。”他说:“我就想找个办法让学生在后面的时间也集中精力。”后来他发现,在上课时穿插加入一些“梗”或“段子”会让学生在“走神”时,重新集中精力。这样的有“梗”课堂不仅拉进了胡韬与学生的关系,也让他的课堂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

有“梗”课堂不仅有梗,还有高质量的教学和更高的目标。胡韬透露,在同济大学附属的四家教学医院中,东方班的骨科考试原来一直排在第三第四名,而在最近一次的骨科考试排名中,东方班学生的成绩位居排名第一。这样的好成绩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努力,更源自于像胡韬一样爱思考、擅改变、懂创新的东方老师们的努力。

胡韬的“好口才”不仅在专业上、教学上闪闪发光,也被医院发现、选拔,成为了医院大型活动的“明星主持人”。医院七一表彰大会、年终表彰大会以及院内各类大型会议、活动,他都“招之能战”。好像在医院每一处需要他的地方,他都能及时出现,他身上的冲劲儿也永远不会消散。

从医近十年,站在青年医生与科室骨干的分水岭上,胡韬见证着一次又一次“奇迹”的发生,也身觉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压力成为动力,让他在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如今,携带着“东方青年”接力棒的他,不仅承载着医学前辈的希望,也担负着向后辈传授的任务,他已整装待发,创造属于他的“奇迹”!(张宁)

 微信图片_202405240818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