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医院立场上看,总额预付制是一把双韧剑。在保护患者利益、加强医保管理的基础上,医保预付制的问题表现在:医保部门给医院确定的预付资金额度如何与患者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致?如果预付额度 “供不应求”,患者实际发生的医保费用就会大于医保部门给医院确定的预付资金额度。如:上海医保中涵盖13万元多的眼部晶体移植,百姓确实受益了,但医院医保指标很难不超标。在政府不兜底的情况下,超出预付资金额度的费用对医院来说意味着亏损,由此带来收入下降、医疗队伍稳定各类问题,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10月8日至10日,刘院长、孟书记、李副院长牵头组织了医技、内科、外科三场科主任座谈会,近60位科主任针对医保控费问题畅所欲言。韩捷、胡海、刘学波、尹峰、温晓飞等科主任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控制医保的有效措施。其中包括:统一科室思想、提高诊疗水平、用药逐天点评、开展新技术项目、拓展外地市场等系列方法。应该说,在医保控制大环境催逼下,东方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了一场痛苦的自我调节式改革。对于三甲后的东方来说,这场改革必要且及时。将医保控制看作提高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催化剂”而非影响业务来源的“包袱”,决定了东方是主动还是被动应对医改的态度,也预示着东方二次创业的潜能大小。
正如刘院长所言:如果我们该做的全都做到了、做好了,医保还是超标(合理性超标),相信各级领导也会帮东方出主意,想办法。说到底,医院发展是硬道理,医保控制只是现象,即使医保份额多了,也不代表医院学科就发展了,医疗质量就增强了。换言之,总额预付制也只是一个发展中的权宜之计,人保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针对按人头总额付费的方式还要探索”。前几天中国人保部部长陪同法国人保部部长来东方考查,法方也介绍了其国内正在实验性实施的“单病种控制下的总额预付制”。由此可见,付费制是医疗政策的根基,也是各国政府关注焦点,非一地一院意志所左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政策风尚,只有朝着最不会出错的方向竭尽全力,才是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对于医院来说,还是规范流程、提高质量。(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