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讲,东方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小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在自嘲的同时也颇感自豪。这么逼仄的空间,每天近6000的门诊量,门诊大厅摩肩接踵,医护人员没有休息室,几个科主任挤在一个房间办公……也有怨言,但是更多的是体谅、理解与动脑筋、想办法:无论门诊大厅,病房还是地下室,东方医院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方便舒适、赏心悦目,真正把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化精神发挥到极致。
在不断追求精品化的外包装里,你更能体会到医院里那种来自北方的、剽悍的、近乎玩命式的勇猛精进。做不完的事情,赶不完的时间,永远望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海人?乡下人?美国绿卡?外地户口?你看到各个条线的东方人出现在频频的闪光灯下,与各级领导握手、领奖、发言,你看不到他们歪戴着手术帽,托着腰、饿着肚子疲惫不堪地走下手术台或者办公室,湿纸巾匆匆擦把脸,赶往下一场工作会议或者学术擂台赛……这才是东方人的常态。古人云:北人南相,武人文相者贵。这话在今天可以理解为:由不同领域交叉带来的融合总能开拓出一片蓝海。作为一家土生土长且长袖善舞的南方“土著”医院,融合了北方的厚重憨直倔强嘎气,这不正是东方在这些年里能立能达的根源所在?
刚来东方时,一资历颇深的海归女科主任见我瘦瘦的,对我说:“我跟你说,你一定要听我的,在东方干活,能吃就吃,能睡则睡,千万别减肥啊,不然身体根本撑不下来。”这话对于初到大上海的我震动极大。老天,这就是国际化大都市女白领精英的生活理念吗?这跟农民有啥区别?!日复一日,感同身受医院大楼里东方女员工满脸满眼的专业严肃,均白衣白裤一阵风似的呼啸往来,几年下来,对这种陆家嘴式的“女农民”生活也习惯了。可就在三八节那天,突然发现了东方女性的另一面:十几位东方医院的女领导、女主任、女博导,脱下“戎装”化上淡妆,代表浦东新区医务系统女高知协会去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旗袍秀”。
如果说张曼玉《花样年华》展示了旗袍的妩媚之美,东方的女医护们则告诉你,旗袍还有另一种美:庄严之美、雍容之美、知性之美。这不正是东方女性之美的文化阐释吗?她们象男人一样拼命工作,她们逻辑、思辨、决断;她们象女性一样智慧生活,她们情绪、梦想、表达。看了这样一场旗袍秀,你才明白:时间哪里是女性的敌人,正是因为有了时间的积淀与历练,女性之美才有机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啊。为东方女性叫好。为东方文化叫好。(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