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化与个人修行

发布日期:2014-03-18


东方文化确有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其传奇性历史、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而今天只谈东方文化与社会需求的共性。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无论他在哪里做什么,有一些品质应该是不变的,比如他的工作热情,他的负责精神,他不断创新的勇气与能力,他以直报怨的性格以及识大体的牺牲与宽容精神。这些普适性的品质,并不取决于某一单位与某一领导的喜恶。很显然,这些东西不能被制度框定。制度可以雇佣一个人到指定的工作岗位,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制度、纪律在最深层次上是力所不逮的。


不可否认,一位卓越领导凭借自身能力、品格、个性魅力可以感染或带动一批人走上志同道合之路。大家经常说东方的会议多,单说每周一次的院周会,院领导总要亲自讲话。这实际上是一种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但个人的气场终究有限,你必须深刻理解领导理念,充分与之保持沟通,而这对双方来讲都不可能,于是断裂感不可避免地产生。尤其是那些只将领导视作“媒介人物”的基层,就有可能变为牢骚满腹的消极分子。


所以,别靠单位,别靠制度,别靠领导,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提倡个人修行。社会的变迁太迅猛,咫尺的诱惑太嘈杂。自己能够说了算的,人生不过“进德修业”。提高自己的德行,改善自己的性格,增长自己的学业专业,这条路才是最靠谱、最踏实的,“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其他的,不过是搂草打兔子,岂是个人说了算的?!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做一个福慧双修的人,那是因为——“我愿意”。(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