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onkeypox virus关于猴痘
世界卫生组织7月23日宣布:目前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的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这是针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目前新冠疫情和猴痘疫情同时处于这一警报级别。
何为猴痘
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猴痘病毒:1958年在绿猴中被发现,与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致病的4种病毒,彼此之间有交叉免疫性。1970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首例人类病例,2022年以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带。
1.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2.传染源:
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等),感染猴痘的灵长类、猴痘病人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例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4.人群易感性:
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5.预后: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猴痘病毒
本轮疫情病例特点
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为男男同性恋者,疫情传播与男男同性恋的活动(包括性行为)密切相关;绝大部分病例无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旅行史;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风险评估
猴痘病毒具备在非流行国家广泛传播能力,公共卫生风险变得很高。我国也存在输入风险。
01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或在必要时穿戴个人防护设备,会存在感染风险;
02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此类人群发生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被认为更高;
03HIV感染人群
没有接受治疗或保持免疫抑制的HIV感染者可能有更严重的病程;
04孕妇
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的不良后果;
05同性恋人员
同性恋人员若近期与从境外疫情地区和国家返回人员有过密切接触或性行为,也存在感染可能。
如何预防
01个人预防
个人注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可疑感染的人或动物后,应用肥皂水洗手。到密集场所应佩戴医用口罩。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劳逸结合。远离野生动物。疫区归国人员出现出疹等症状时,应主动报告,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
02相关机构
积极开展猴痘健康宣教;加快检测试剂盒、疫苗和药物研发;加强医疗疾控专业人员培训,落实医疗机构早发现、早报告;疾控机构及时采样检测,严格落实医院和隔离点感染预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