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需要囤药吗?又该如何备药?专家建议

发布日期:2022-12-07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全国多地开始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叠加冬季流感等因素影响,市民购药需求有所增加。

当前,如何看待用药需求?要不要“囤药”?如果感染了吃什么药?日常储备什么药比较合适?对此,医学专家建议市民可以适当备些药品,但无需大量囤药,更不要盲目用药。

有必要囤药吗?没必要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多地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连花清瘟、退热药等热门药品需求量突然激增,多家医院门诊配药人数明显增多,甚至一些药店或网店缺货,也有部分药店囤货惜售。

而网传“新冠吃药顺序图”“囤药清单”等消息,引发诸多民众针对家中常备药开展讨论。另外,除了抢购药品,还出现了抢购相关医疗设备等现象。比如社交平台上有关呼吸机、制氧机、血氧仪的购买询问和需求也大幅升温。那么,作为老百姓,面对可能的感染风险,是否有必要囤药?

对此,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忠良表示,实际上,防控政策的优化不等于放松,是根据病毒的演变和疫情形势变化,让防疫举措更加科学精准,才会将防疫网织得更牢。只要相关措施能够得到认真贯彻,老百姓对未来疫情防控形势要有一定的信心,跟风抢囤药品和医疗设备,只会是“吃不了兜着走”,不仅导致浪费,而且药品过期后的风险也不容低估。而抢购的相关医疗设备如果闲置在家,多数只会起到浪费钱财和占用房屋空间等作用。

家里需要准备哪些药?

郭忠良教授表示,新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与既往的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相比,病毒的传播力虽然强了,但毒力明显减弱。目前新冠感染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或轻型。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多为发热、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为主的感染症状,一般只要休息好、多喝水及保证睡眠就可以了,一般3-5天大多数感染者的症状就可以明显缓解。因此,每个家庭可根据家庭成员实际情况适当准备一些相应的药物。

1. 退热类的药物:新冠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全身酸痛及流通等症状,可选择含退热成分的复方制剂如泰诺感冒片、克感敏、日夜百服宁、氨咖黄敏胶囊等。由于多数情况1-3天体温就恢复正常了,因此只需要3天的储备量即可。如只有发热症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等单纯退热药物。如果3天后体温依然未退,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止咳祛痰类药物:镇咳平喘抗过敏类药物如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右美沙芬愈创甘油糖浆等,可以缓解咳嗽症状,改善夜间睡眠;祛痰类药物如桉柠蒎、福多司坦、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中药类止咳药很多,如苏黄止咳胶囊、三拗片、痰热清、杏贝止咳颗粒等,可选择1-2种备用。止咳类药物一定要只要副作用,避免药物过量。但如有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或者排痰不畅要慎重,需要时建议减量或咨询医师后使用。

3.抗过敏类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扑尔敏、酮替芬等抗过敏类药物对缓解感染期间鼻塞流涕有一点的帮助。

4.清热解毒类药物: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疏风解毒板蓝根、蓝芩、小柴胡等。使用是只用一种,不要叠加,以免药物过量风险。清咽利喉的含片如清咽滴丸、西瓜霜或银黄含片等对缓解咽喉肿痛有一定帮助。

5.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是用来消灭细菌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无效,别乱吃。不过也可适当准备针对上呼吸道细菌或者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特别注意18岁以下禁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等,一般仅在确定细菌感染如扁桃体化脓、黄浓痰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6.激素类药物:对于有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或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家里常备口服或吸入类激素是有必要的。

7.抗病毒药:新冠病毒感染具有一定自限性,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一旦症状严重,或病人存在向重症发展的高危因素-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等,最好及时就医,根据情况对症下药,以免延误病情。虽然已有多种新冠特效药面世,比如进口的 Paxlovid、国产的阿兹夫定等,都属于处方药,个人无法购买。简单来说,不严重没必要吃,严重了要赶紧去医院。由于抗病毒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奥司他韦(流感药)等抗其他病毒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新冠都没什么效果,吃错了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准备好缓解症状的前四大类药品,尽量不要乱用其他药物。另外,研究尚未证实补充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维生素 D、锌对预防和治疗新冠有任何帮助,即便感染了,对恢复的帮助也不大,一般没必要准备,除非平时饮食结构就缺乏这些营养素,而此时注意膳食均衡更重要。

专家:出现乏力加剧、胸闷、呼吸增快、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其实,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只要大家牢记 “三件套”、 “五还要”,注意自我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大多数家庭是不需要储备药物的。即便有症状,个家医院和药店都随时可以看病或配药,而且很多医院都有互联网医院可以远程配药。

那么,什么情况需要就医?“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或者怀疑新冠感染居家隔离期间,如果发热2-3天不退或逐渐升高,或出现乏力加剧、胸闷、呼吸增快、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有可能发展成重症,请及时就医。另外,对于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基础疾病的亲人,也可适当准备应急的一些简易的医疗设备如制氧机、指脉仪等。”郭忠良教授表示。


媒体链接:

【青春上海】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2/12/07/16704047241333528541.html

【东方网】https://j.021east.com/p/167040946003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