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的你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
想回归以前的锻炼节奏
不少人康复后意识到锻炼的重要
也想赶紧动起来
提高免疫力
但又对转阴后的各类症状心存忌惮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李莹进行了专业解答????
转阴≠病毒感染已完全结束
通常而言,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会有几天的时间,而抗原阳性往往出现在有症状之后。随后,当机体免疫力在与病毒的对抗中占据上风,症状消失、抗原转阴时,病毒可能并没有被完全清除,甚至还在较小程度上处于复制活动期。在这个阶段,尽管抗原/核酸已经转阴,身体仍处于和病毒抗争中。
病毒感染后的真正病程
长于有症状的时间
当身体处于修复阶段时
运动锻炼不可取
有时甚至运动、疲劳、压力等
会导致感染再次加重和并发症
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
新冠感染后的运动7阶段
新冠大流行在国外出现较早,对于新冠感染后的运动推荐,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提出了7个阶段????
阶段
1
从出现症状或者检测阳性之日算,应该至少好好休息10天,充分休养。通常,除了嗅觉味觉减退之外,新冠感染后的各种症状可在约10天内缓解。
阶段
2
在症状基本消失、检测呈阴性且充分休息至少10天后,可以开展一些轻松的锻炼。比如,散步、慢跑、固定位置的脚踏车骑行等非阻力训练。持续时间15分钟以内,并注意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70%(最大心率=220-年龄)。
阶段
3
将锻炼持续时间延长至最多30分钟,且心率可提升至最大心率的80%。在此阶段,可以开始做一些抗阻力的力量训练、跑步热身等心肺功能训练。
阶段
4
可以延长运动时长至45分钟,心率仍然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0%之内,也可以开展一些更复杂的运动,比如较长距离的跑步、举重等。
阶段
5
运动时间可以进一步延长至60分钟,心率水平仍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0%,但可以参加常规的运动项目。
阶段
6
可以尝试完成常规的一天的训练量。
阶段
7
可以不受限制地参加运动。
注意:
对于每一个阶段的递增时间大多推荐在2天以上。在任何一个阶段,若运动后出现疼痛、疲乏等情况,应停止锻炼。症状缓解之后,可再多休息一天,重新开始未完成的那个阶段的训练。
美国内布拉斯卡大学医学中心(UNMC)简化了克利夫兰医疗中心的指南,将其减少为5个阶段。但UNMC指南依然建议,新冠感染后至少休息10天,在10天内不要做提升心率的事。阶段2-4,从散步、慢跑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心率可提升至最大心率的70%、80%,运动时间从15分钟逐步增至45分钟、1小时。每阶段的递增时间为约2-3天。
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多项指南
新冠感染后的运动建议
分阶段恢复运动锻炼(阶段1-5)
关注自己恢复运动后状况,对于疲劳程度进行自我评分(如图所示:自我感觉很轻评分是9-10分,自我感觉有点用力评分是13-14分)
阶段
1
新冠感染后至少10天后进行。目标是准备恢复锻炼。

阶段
2
运动时间循序渐进,在胜任的情况下,每天增加运动时间。

阶段
3
开始时可每天做1-2组运动,每组控制在5分钟。在耐受的情况下,每天增加运动时间。

阶段
4
建议运动2天,休息1天。

阶段
5
需结合既往运动的习惯和负荷量。

注意:
1
每个阶段可维持3-7天。如果在任何阶段感觉难以完成,退回到上一阶段。任何阶段中,运动后心率建议不超过最大心率的70%(最大心率=220-年龄)。
2
运动锻炼后出现新的心肺症状人群,如心悸、胸闷、胸痛、晕厥等,应当接受专业的心血管系统检查。
3
运动不耐受、心动过速是新冠后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现象,在检查排除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客观证据后,建议进行可耐受范围内运动锻炼。
4
若不能把握对运动后疲劳程度的自我分析,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做6分钟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功能评估(CPET)。
东方小贴士
转阴后
分阶段恢复运动
一定要适度、渐进
这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专家介绍
李莹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长期从事临床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强的心血管常见和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擅长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心脏疾病的心脏康复管理。 现任海医会心脏康复专委员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委员委员、上海节律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康复医学会CCEP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脏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委会预防与心脏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预防与心脏康复联盟主席、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委员、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培训专家组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电生理基础研究学组全国委员、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和电生理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
科室介绍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
心脏内科秉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多学科综合交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提升心脏病学临床能级为目标”的发展理念。心脏内科发展愿景是:卓越的心脏病学临床诊治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医学创新中心和医学人才中心。
心脏内科是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基地、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卫健委三大介入培训基地、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和浦东新区高峰学科。
科室主任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陈义汉教授。科室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国家优秀青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家卫健委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精英、国家和地方学会协会会长、副主委和委员等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学者。
科室床位总数191张。科室医生总数66名,护士108名,其中正高职称16名,博士生导师12名。科室拥有12个心脏导管室(包含2个杂交手术室,配备12台DSA),配备旋磨仪、血管内超声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冠脉血流储备测定仪、Carto系统、Ensite系统和冷冻消融等高端心脏疾病诊疗设备。常规开展多种多样的心脏疾病诊疗技术,包括复杂、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反流经导管缘对缘修补术、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治疗、CRT/ICD在内的起搏器植入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肾动脉消融、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以及现代心脏康复等。心脏内科联合心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和核医学科等多科室,形成了心血管急危重症急救管理和疑难罕见病诊治治疗的特色优势团队和心血管疾病医学中心。
心脏内科主持或者曾经主持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创新引智基地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单元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合作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和青年项目等。定义了心脏起搏细胞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样细胞属性,发现了新的心脏生物电控制系统,识别出了控制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肌再生的分子阀门,研发出一系列靶向重大心脏疾病的新药前药;团队成员在《Nature》和《Science》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心脏内科承担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锦州医科大学等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心脏内科同时是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国家和上海市住院医师及心血管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进修医生培训基地,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一流的心脏病学专科人才,为推动国家区域医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