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床秒睡”
对于黑眼圈的你来说
是否已成为凡尔赛?
睡眠占人生时间的1/3 是维护机体健康及大脑正常功能 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 通常表现为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 睡眠时间减少 从而导致疲劳 甚至会导致记忆力、注意力下降 影响日常生活 睡眠障碍 该怎么办? 失眠专病门诊为您解答 失眠专病门诊 神经内科 主要诊治: 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失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或全身其他疾病导致的睡眠行为障碍、睡眠呼吸障碍、昼夜节律障碍等。 诊疗特色: 神经内科失眠门诊擅长急慢性失眠的综合治疗,通过睡眠卫生教育、药物治疗、认知治疗等方法帮助失眠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增加入睡驱动力,重建睡眠生物节律。擅长诊治睡眠呼吸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等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使用各种测评量表评估睡眠质量,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排查各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 时间 地点 周四上午 南院门诊2楼 B区
Q1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 生理性因素:如更年期、孕期、饥饿、疲劳等 环境因素:如强光、噪音等 生活习惯:如熬夜、作息不规律、浓茶、咖啡、饮酒等 心理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等 躯体疾病:如甲亢、高血压、疼痛、胃肠炎、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等等 出现失眠需积极排查病因 特别是伴随有相关疾病的患者 给予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才能有效改善睡眠
Q2 失眠需要到医院治疗吗? 不愉快事件、环境问题、过热过冷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短期失眠大多可以自愈,消除引起失眠的外在因素后睡眠一般可以恢复正常。短期失眠不及时干预,可转化成慢性失眠。 如果失眠影响到 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就应尽早就诊 特别是各种疾病引起的慢性失眠 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 接受规范治疗
Q3 失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心理行为治疗 调整心态、放松训练等 2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非苯二氮卓类如佐匹克隆、酒石酸唑吡坦等; 其他还有抗抑郁药、褪黑素等 3 中医治疗 中医方、中成药、针灸等 4 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光照疗法、运动疗法等 关键是明确病因 综合治疗效果好
Q4 失眠患者在生活中 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1 认知上的调节 不过分关注睡眠,不强迫自己入睡,不把问题归咎于失眠。 2 行为上的调节 没有睡意不上床,减少卧床时间,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避免过多午睡。 3 生活上的调节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进食,睡前不要过饱或空腹,避免睡前喝茶、喝咖啡、饮酒及吸烟;睡前避免剧烈运动。
Q5 老年人为啥会越睡越少呢?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适应性降低,对外界适应能力下降,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及自身情绪影响,再加上老年人易患各种疾病,不适感易可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 针对老人的睡眠障碍 应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 结合躯体疾病给予综合性治疗
典型病例 40岁慢性失眠 合并重度焦虑抑郁状态患者 刘女士,入睡困难6个月就诊,6个月前得了带状疱疹,出现腿部剧烈疼痛,影响到她的日常活动和睡眠,常常夜间痛醒。随着时间进展,疼痛有所好转,但睡眠并没有恢复,且由于时不时的疼痛,她担心夜间痛醒而害怕睡觉,往往凌晨2点才入睡,稍有干扰就会醒。由于睡眠不佳,白天疲累,出现心慌、胃口减弱等不适,对生活失去信心。 来院就诊后,刘女士进行了睡眠量表、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发现她除了出现慢性失眠外,还合并重度焦虑抑郁状态。经过积极的神经痛药物治疗,并且给予了抗焦虑抑郁治疗后,3个月后,刘女士焕然一新,正视了疾病带来的影响,重新对睡眠和生活恢复了信心,建立起了规律的作息。 52岁重度睡眠呼吸暂停 伴重度低氧血症患者 王先生,因为睡眠不佳1年来院,晚上常夜醒,每晚醒3-5次,自觉醒后睡眠很浅,白天常犯困,有时候和朋友聊天都会打瞌睡。来院就诊时,医生观察到他体型较为肥胖,且他爱人表示王先生呼噜打的震天响,继续追问后发现王先生近期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竟然和开车时打瞌睡有关。 王先生被马上安排睡眠呼吸监测的检查,被查出来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伴重度低氧血症,给予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王先生的睡眠质量迅速得到缓解,白天犯困的现象也明显得到改善。
专病团队成员介绍
张 靖
主治医师,讲师,医学硕士
担任上海市卒中学会卒中康复专委会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规范化培养教学秘书。 擅长:睡眠障碍、痴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及慢性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专业方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脑血管病。 失眠专病门诊 周四上午 南院门诊2楼B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