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风”
最先想到的危险因素是“三高”
但你是否知道
还有一种心血管疾病引发的中风
致死致残率更高
那就是房颤

脑卒中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20%以上,高达75%的心源性卒中是房颤导致的。我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为1.6%,估算房颤患者人数达2000万。
当“房颤”与“卒中”相遇
一切都不是那么美好了……
两者究竟有何关联?
如何避免发生呢?
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
来划知识点了——
房颤没有症状
可以不用管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房子”,心脏壁上布满了房子里的“电路”,房颤就是最常见的心房电路紊乱现象。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当房颤发作时,心跳时快时慢、毫无规律。大多数房颤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和黑矇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难以引起重视。
之前体检被查出房颤,
但我平时没有心慌、心悸、乏力等症状,可以不用管吗?
没有不舒服,不代表没有风险。
很多无症状房颤患者直到发生脑卒中才知道自己房颤……
早治疗、早预防
莫要中风了才后悔了!
房颤的危害不取决于症状的轻重
无症状房颤患者约占1/3,死亡风险高于有症状房颤患者。无症状容易导致病情被忽略,无法及时治疗,反而可能更危险。
即使房颤没有难受的感觉
也要接收正规治疗
房颤人群中风的风险
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
房颤发生时,患者左心房跳动从原有的规律跳动变成节奏极不规则的颤动,引起心房血液流速减慢,导致左心房的心耳部位血流淤滞形成血栓。
一旦血栓脱落
会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
最终阻塞脑血管
导致卒中!
我国每年都有50-60万人因房颤而中风,由房颤引起的脑梗埂塞面积更大,致死致残率更高。

对房颤患者而言
最危险的莫过于此
不仅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身体伤害
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及家庭负担
房颤患者该如何判断
自己发生卒中的风险呢?
CHA2DS2-VASc评分
房颤患者可自测中风风险
实际上,同为房颤患者
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也各不相同
在专业界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评估标准,就是CHA2DS2-VASc评分。
举例:一位 78 岁的阿婆来看房颤门诊,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前段时间心力衰竭,这两天发生卒中了。
您会为这位阿婆做评分吗?
75 岁以上(A,2 分)
有高血压(H,1 分)
有糖尿病史(D,1 分)
心力衰竭(C,1 分)
卒中(S2,2 分)
性别为女(Sc,1分)
总结评价:她的卒中风险评分是 8 分,属于极高危。
根据国际权威研究结果, CHA2DS2-VASc得分与其对应的卒中发生风险,有个大致的换算关系,得分越高,中风风险越大。
根据风险的不同
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案也不同
低危患者
(男性评分0分或女性评分1分)
不推荐抗凝治疗,优先考虑不处理
中危患者
(男性评分1分或女性评分2分)
推荐抗凝治疗,不推荐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高危患者
(男性评分≥2分或女性评分≥3分)
需要接受抗凝治疗
注意:
至少每年重新评估一次卒中风险
以便及时调整抗凝策略
无论卒中风险高低,需要尽早对房颤进行治疗,如药物复律、射频消融等,才是预防卒中发生最关键有效的治疗手段。
房颤患者如何防治卒中?
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房颤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但不少患者因为高血压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不愿服用抗凝药物。
除了根据卒中评分正确应用抗凝药物,左心耳封堵术也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针对抗凝禁忌、高出血风险患者。
非瓣膜房颤左心房血栓90%以上血栓来源于左心耳,通过左心耳封闭或去除,在不增加出血的基础上,达到预防房颤卒中目的。
房颤的节律控制
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就是房颤的节律控制,常见治疗方案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直流电转复、导管消融、外科消融等。
国际及中国房颤指南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安全有效的节律控制是房颤治疗的理想策略。
早期节律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少心房重构,预防高危人群的房颤相关死亡、心衰、卒中,且在延缓房颤进展、减少房颤相关症状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房颤患者平时要注意什么?
这4件事要做好
1
经常检测心电图,及时就诊
建议定期心电图检查,尤其是65岁以上患者,有心慌等症状需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也可使用手持式或可穿戴式心电记录仪以及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进行房颤筛查。平时触脉、电子血压计也能辅助监测。
发现房颤需引起充分重视,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切记不能拖延。
2
合理运动
房颤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适度运动,不能不动,也不能过度。尤其是中老年人,宜散步、打太极等较柔和的运动。
3
积极治疗原发病
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糖尿病等容易引发房颤,积极治疗原发病能减少房颤发作。三高的房颤患者要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标准范围。
4
改变生活方式
戒烟,避免饮用酒精类和咖啡因的饮料,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防止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身心疲惫可能导致突发房颤。
专家介绍

张旭敏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东方医院南院心血管内科
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专家, 曾在德国莱比锡电生理中心学习
专业特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擅长房颤、房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及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 房颤左心耳封堵术。
学术任职:担任中国生物医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女医师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委员,长三角房颤卒中联盟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肺循环组委员,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质控专家组专家,上海市医学会浦东新区学会心电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专家门诊 | ||
周一下午 周四上午 | 南院门诊4楼 心内科门诊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