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帐篷扫雪抢修后合影.jpg

上海市东方医院于2020年8月获批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灾难医学与卫生应急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东方医院以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损失为目标,长期致力于卫生应急管理与灾难医学救援处置研究与实践。

1、灾难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在同济大学创建了国内首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首次将灾难医学纳入高等教育,获批灾难医学教育部第二学士学位,主编的教育部本科生和硕士生全国统编教材填补了《灾难医学》专业教材空白,培养了大量的灾难医学及公卫管理复合型人才。先后创建了中华医学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的灾难医学分会,以及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积极推动中国灾难医学研究在国际上发声,通过上合组织国际医生培训基地和一带一路救援联盟,打通国际灾难医学人才培养途径。普及民众灾难逃生知识,主编覆盖15个灾种场景的动漫知识库,打造覆盖百万人群的社区平安屋。

2、公立医院备灾模式

以平急结合的备灾理念,通过创立应急决策机制,让传统医院向备灾医院实现转化。针对急诊创伤救治,首创一体化救援预案,将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从72.6%提高到92.3%。打造了全建制、全功能、全天候、全装备的医学救援队伍,在2010年建成上海首支城市卫生应急救援队,并成为WHO认证的首支国际应急医疗队。设计灾难医学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病例数据库,研发极端灾害下的移动医院信息化应急系统,将5G数据装备于救援车辆,成为移动医院的稳定网络平台。

3、救灾设备研发平台

在移动医院、创新药物和特殊器械等多个领域创建自主研发的灾难救援装备研发平台。其中,移动医院研发已获得9项发明专利,相关转化产品先后应用于武汉、上海、绥芬河、澳门等地;率先建立国内mRNA疫苗研发平台,与美国摩德纳公司共同开展新冠疫苗研发,并突破了纳米脂质核包裹递送核心技术。

目前已具有地震、爆炸、龙卷风、暴恐等救灾经验,直升机救援经验,南北极科考经验,武汉抗疫经验等。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昆明3.01暴恐事件到乌鲁木齐5.22严重暴恐事件,从昆山8.02特大爆炸到盐城6.23龙卷风等事件的应对,包括各项重大的会议、活动、赛事的医疗保障,都成功完成了任务,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近十余年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连续几轮7000万元项目的支持,获批了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等超过2000万元的项目资助。近三年,发表SCI和中文核心论文23篇,发布了上海市地方标准“医疗应急救援车载移动医院车辆管理要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科普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等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