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医学科成立于1999年,由急诊外科、急诊内科、ICU及急诊手术室构成。
2012年成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首位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灾难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单位。
急诊医学专科建设旨在深化急危重症一体化急救模式,提高急救水平和抢救成功率,力争成为我国急诊医学科临床诊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成整体临床能力、功能设置、服务水平、培训效果均处于国内领先,能引导和带动国内急诊医学发展,与国际急诊医学发展同步的急诊医学诊疗中心。
急诊医学专科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EMSS急救系统和创伤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在急诊抢救模式上采用了政策倾斜、编制固定、多科交叉、全科培养的方法,将具有专业特长并且具有一专多能的急诊医学医生固定在同一科室进行临床工作。在急危重症、严重创伤及术后监护中采用多学科立体交叉,形成特色鲜明的“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通过对急救创伤一体化模式的总结、推广与强化,对院前分诊与急救模式的探究,进一步完善了创伤急救模式,规范创伤急救治疗路径、定量评估伤情与救治质量,使得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由80.4%提升到92.3%;通过整合资源,打造脓毒症所致器官功能衰竭为特色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实现以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的干细胞特色创新治疗,开展多种重症抢救技术,完善救治流程,初步建立生物标记物组合模型指导下的脓毒症早期识别和病原学精准识别模型,提高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学科设立卒中、胸痛和房颤中心,通过推动与120的院前一体化及院内急救流程优化,基本实现了院前院内无缝链接,提升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治水平。
急诊医学专科还通过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建设与国外加强合作,合作的有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及新加波等组织和国家。除了衍伸灾难医学分支外,急诊医学科还积极探索极地医学的发展,并派遣人员至南极和北极进行极地医学探索,并将努力首创极地医学以丰富急诊医学,将我院急诊医学向全球辐射。我院急诊医学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周边社区医疗的发展,将专科优势传递基层。吸纳基层医务人员进修、专科培训。形成了以三级甲等医院牵头带动基层医院的网络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也为分级诊疗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